这是8月8日在英国伦敦北部恩菲尔德地区拍摄的一家在前夜骚乱中受损的店铺。 新华社/法新
“坏学生”俨然变成老师,老师则变成了“坏学生”,这就是伦敦骚乱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制造的“奇观”。从伊朗总统内贾德到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再到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这些以往被西方指着鼻子教训的“国际弃儿”(《法兰西晚报》语)在过去两天接连开炮,抨击英国警方对示威者的“野蛮镇压”,要求首相卡梅伦 “下台”。卡梅伦的态度是:任何“骗人的”人权关切都不能阻止英国政府让愤怒的示威者安静下来。按照英国《卫报》的说法,现在出现了一个针对英国的“幸灾乐祸联盟”,印度、伊朗、澳大利亚,甚至中国都被列在其中。英国是西方老牌帝国,一直相信自己是人权的“榜样”,它过去几年在人权问题上批评他国的分贝大大高于自己在世界舞台上的实际分量。伦敦骚乱一下子让英国陷入了“自己挖的坑”中,英国政府坚持称本国的骚乱者是“罪犯”,那些人发动的不是类似中东国家的“革命”,但它明显没能捂住众多质疑者的嘴巴。
“幸灾乐祸联盟”刺痛英国
“我们不允许恐惧文化在我们的街头存活。骚乱震惊了整个国家,这完全是犯罪,对此绝对没有任何借口。”卡梅伦昨天在议会如此表达打击本国骚乱和暴力的决心。他宣布,英国警方已在全国抓捕1200人。骚乱数天的英国在11日恢复平静,但英国《地铁报》称这是一种“令人心神不安的平静”。德国《柏林日报》发表社论说,即使火焰被扑灭、街头被清理,但所有东西可能都没有改变,英国人平静下来往前走,直到下一场骚乱发生。
英国开始评估骚乱造成的名誉和经济损害,最终清单估计短期内很难提交,但有一样损失似乎已成定局:英国素来自豪的人权教师地位。“一个国家骚乱蔓延。一个政府面临对其警方执法的质疑。其领导人被指失去合法性。听上去是不是熟悉?但本周,不是另一个国家被一场‘阿拉伯之春’式的民主运动席卷,而是英国感受到了灼热。”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0日的上述评论透着唏嘘。报道说,“角色逆转,先前遭到西方持续批评的专制政权如伊朗和利比亚幸灾乐祸,嘲笑发生骚乱的英国。同时,其他国家重估通常对英国的和平看法,改变对去英国的旅行者的官方建议,刊登报道和评论将伦敦比之于问题地区,如索马里的摩加迪沙。”
英国《卫报》说,现在有一个“世界幸灾乐祸联盟”,而伊朗是这个联盟中的老大。英国《独立报》11日写道,内贾德愉快地利用了让不列颠陷入抽搐的骚乱,指责联合国和人权组织对英国警方行动的“沉默”,要求安理会采取行动反对卡梅伦政府。内贾德称,“如果这种情况的1%发生在那些反对西方的国家,(联合国和人权组织)就会发出尖叫,直到嘶哑。”路透社称,内贾德呼吁英国减少对示威者的“野蛮”行为,质问“什么国家会这样对待自己的人民?”法国《观点》说,一直被西方揪着镇压德黑兰骚乱小辫子的内贾德总算扬眉吐气,得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好机会。美国《外交政策》特意用一张图片展示内贾德的心情,图片上,内贾德开怀大笑,笑得满脸都是皱纹。
8月8日,在英国首都伦敦东部的哈克尼区,警察向骚乱者推进。 8月6日晚开始于伦敦北部托特纳姆的街头骚乱8日呈现蔓延趋势,伦敦多个社区出现打砸、纵火和抢劫行为。 新华社记者曾毅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