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法国侨网 首页 新闻 国际新闻 查看内容

忠爱美国无碍认同华裔身份 美媒解读骆家辉学中文

2011-8-10 10:43| 发布者: faneuro6| 查看: 177| 评论: 0|原作者: 一娴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来自: 中国新闻网

摘要:      8月10日电 今年3月9日,61岁的骆家辉由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并于8月1日,在华盛顿正式宣誓就任新一任美国驻华大使,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驻华大使。据透露,他将于本周末抵达北京。此前骆家辉曾告诉当地 ...
  

  8月10日电 今年3月9日,61岁的骆家辉由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并于8月1日,在华盛顿正式宣誓就任新一任美国驻华大使,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驻华大使。据透露,他将于本周末抵达北京。此前骆家辉曾告诉当地华人侨领,在等待“出使”中国的日子,他会努力学习中文。对这个被很多人忽视的信息,美国《侨报》9日刊发评论予以深入解读,指出,骆家辉学习中文包含很多含义。

  评论原文摘录如下:

  骆家辉,美国第一位华裔州长,第一位华裔商务部长,现在又是第一位华裔驻中国大使。他被奥巴马提名,并成为美国驻华大使,令在美华人引以为豪。对美国华人而言,骆家辉是实实在在的“美国梦”的实现者:祖父移居美国,当过侍者;父亲开小杂货铺;本人在美国出生长大,受良好教育,进入主流社会担任高官。

  但现在骆家辉说要学习中文。这个被很多人忽视的信息,包含很多含义。骆家辉尽管娶了来自中国台湾的第二代华裔女子为妻,但是他不会说中文,这与能说流利的汉语和闽南话的前一任驻华大使洪博培相比,显然略逊一筹。

  有华人在盛赞骆家辉的驻华大使任命时,用“知己知彼”这个词。骆家辉在中国确有不少人脉,这对他处理美中经贸关系有正面作用,但未必能称得上知己知彼,因为他不会中文,很难了解中华文化,能知己却不够知彼。

  骆家辉曾在“百人会”第20届年会上,感慨地回顾了自己年少时如何想做“标准的美国人”而“挣脱中华文化”的心路历程。整个青少年时代,他即要面对教师要求的“美国化”,又要面对父母的“努力往回拉”,例如他希望自己午饭能像美国同学一样带烤苹果派,而不是米饭。骆家辉的挣扎是很痛苦的,甚至为此和父母关系紧张。骆家辉最后说,成年以后,他才开始在忠爱美国的同时,深深认同自己的华裔身份。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又是多元化文化的社会。亚洲移民因为人种原因,很难像大部分欧洲移民那样被完全同化,故在美国有“华裔美国人”、“非裔美国人”、“西裔美国人”等称呼。华人实际上永远摆脱不了“美国人”前面的“华裔”二字。

  骆家辉成年以后,之所以会一改初衷地认同自己的华裔身份,与这种因素分不开。

  骆家辉担任华盛顿州长时,就曾到广东台山寻根。现在以华裔身份出任美国驻华大使,不会说中文,不管怎么说也是一个缺陷,这也是骆家辉说要学中文的缘由,哪怕只是个象征。

  在美国,像骆家辉的华人二三代,不会说中文的很多。即使1980年代以后的赴美华人的下一代,不会说中文的也大有人在。出现这种情况,多半是家长希望孩子能成为“标准的美国人”,而刻意不在家中和孩子说中文。但这些“标准美国人”长大后,都像骆家辉那样,不同程度地认识到族裔身份难以改变。

  很多华人父母过去对孩子不会中文不以为意,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和美国经济关系密切,很多人感到,有族裔的根,孩子可能有更多的机会。

  现在中文学校和青少年中文夏令营大热,给华人年轻一代提供了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寻找族裔之根的机会。骆家辉学中文,给华人的启示是,无论华人在地球的何处,都应认同自己的族裔身份,努力学习中文,了解中华文化,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佩服

高兴

支持

新奇

感动

愤怒

难过

流汗

最新评论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5-4 01:27 , Processed in 0.031315 second(s), 19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