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欧元危机以及欧盟总的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中国总理温家宝6月份访问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故乡时表示,莎翁是“历代最伟大的作家。”他还重申中国对欧元充满信心。《世界报》发表评论指出,温家宝总理的讲话让欧洲人感到振奋,在这个非常的时刻欧洲人特别需要受到恭维。 文章强调,就在围绕希腊危机上演心理剧正热闹的当头,中国领导人则强调中国对欧元的前途深信不疑。温家宝总理早在对希腊、意大利、比利时访问的时候已经说过了这番话,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去年冬天访问法国和葡萄牙的时候也曾表示中国对欧元有信心。 《世界报》的文章指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中国已经资助了美国,在双边的基础上成为欧洲的庄家之一,不仅购买 欧洲主权债务,而且还对濒临险境的国家财政提供援助,向欧洲贷款。温家宝强调“对欧洲的经济发展有信心”,并且保证中国将是欧洲长期的、而非短期投机的投 资者。 文章强调中国不仅购买欧洲的国债,而且也是欧洲重要的直接投资国,中国国家基金和中国企业在欧洲企业大量参股。 不过,《世界报》的这篇评论文章也提醒大家对中国与欧盟的合作要有所提防。文章说,中国投资者缺乏透明度,他们可能 为国家的利益工作,甚至窃取工业情报;欧洲人打开市场的大门,却难以进入中国的市场;同时,中国持有欧洲国家的部分国债,也限制了欧洲在某些领域对中国施 压的能力。 8月3日的《世界报》接着刊登了《争夺欧洲》报告作者弗朗索瓦·戈德曼的一篇文章,认为“解决欧元危机的良药是中国”。 戈德曼认为当前世界三大危机并存,一是美国大量印制美元,推高世界通胀;二是欧盟管理机构不敢改变成员国现有的相互依存关系;三是危机正在向中国接近,中国的“原始积累”、即5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作了投资而未消费,引起原料通胀和生产能力过剩。 他指出这三重危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2008年的美国危机令欧洲机制的弱点暴露无遗,同时引发中国信贷过热。就 欧洲来说,经济实力最弱的国家难以自拔,实力稍强的国家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经济发展,金融市场因而预测欧洲国家之间的互助团结走到了极限。一旦危机爆 发,美国银行肯定会象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日本银行那样,优先支付自己的债务人,而忽略欧洲银行体系。 戈德曼认为中国对欧洲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欧盟与中国贸易的逆差总额超过了援助希腊计划的总金额,因此中国成为世 界最大的现金再循环国。如果西方的需求象2008年那样减少的话,将会对中国造成巨大的冲击。文章认为,其次,各国的政治行动能力也有所不同。美国可以让 大家都去攻击它的最大债务人,而中国转而采取世界性战略和公共外交政策,首先是拥有大量的现金。美国的经济也符合中国资本再输出的需要,中国对美国政财的 借贷并没有减弱。 文章指出,欧洲的弱点在它与中国的关系问题上意见不一。没有人知道欧洲国家向中国基金借了多少钱,这削弱了欧洲对市 场的影响力。经济实力弱的国家期待得到中国的借贷和投资,而实力较强的国家担心会在自己的领土上受到中国的不正当竞争,同时又希望至少能够进入中国市场, 能够与中国打个平手。面对欧洲国家的这种复杂心态,中国决策者的态度也令人捉摸不定。戈德曼指出,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欧盟与中国的贸易杠杆失衡不再因为往 来账户有盈余而可以不加重视,实际上已经产生了中美之间那样的再循环的需求。 戈德曼在文章中指出了欧洲应当采取的态度,即采用共同的策略与中国打交道,一个统一的欧洲债务市场更具安全感,因而 对中国资金也更有吸引力;需要说服负债较轻的国家以及欧盟机构的决策者对资金聚集地中国进行集体勘测。欧洲可以凭借自己巨大的市场和投资的安全性等优势跟 中国打交道,强于某个被迫变卖战略资产或者作出政治性让步的国家孤身独行。 戈德曼认为,欧洲市场的良好状况对中国的利益至关重要,中国需要为近些年不断增加的外贸盈余提供保障。欧洲应当为中国的利益提供一个统一的债务市场以及有待合作发展的经济,使其参与欧洲经济增长的投资行动。 戈德曼为未来构思的蓝图是,能在市场上买到希腊生产的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就象日本的汽车能够放到美国阿拉巴马州组装 一样,同时,欧洲的建筑企业和施工企业也能够直接在中国赢得工程项目,而不再被当作临时和昙花一现的包工企业,由此建立一种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是让欧洲 企业能够积极进入中国市场。 他告诫说,欧洲应当事先组织起来,没有集体的力量难以在与中国的谈判当中获胜。 戈德曼进一步提出了欧洲统一行动的三个步骤。第一,建立一个欧元区统计工具,象美国那样查出主要借贷者的国籍,必要时顺着中介和第三方市场这根链向上查。 第二阶段是把与中国进行交叉投资协议的谈判工作与尽可能统一的欧盟法规联系起来。这类法规应当具有鼓励性,同时附带限制清单,并能够简化成员国极其复杂的程序。 第三个阶段是与中国及其他国家一起相互谈判,开放国家市场,让欧洲人能够享受到中国的便宜价格。不过,戈德曼也指出,中国的高速列车事故以及日本的核事故充分说明,过于闭锁的市场并不能提供最好的保障。 戈德曼最后认为,相互开放市场是对人人都有利的。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尽管目前发生危机,但是不应忘记这个市场大量的私人储蓄,因此存在着未来发展的潜力。而中国应当被当作欧洲最佳投资者来接待,为此中国也需要在欧洲人擅长的领域开放自己的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