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法国侨网 首页 浙江 青田 查看内容

慈善文化 积淀青田

2011-4-27 08:24| 发布者: faneuro1| 查看: 495| 评论: 0|来自: 青田网

摘要:   慈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们相处往来心灵的润滑剂,经过世代的延续传承。相互之间献爱心,急危拯救,艰险帮助,无私奉献。依靠这些慈善之举,人们相互扶持,度过了许多难关,解决了社会上许多实际难事,形 ...

 

  慈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们相处往来心灵的润滑剂,经过世代的延续传承。相互之间献爱心,急危拯救,艰险帮助,无私奉献。依靠这些慈善之举,人们相互扶持,度过了许多难关,解决了社会上许多实际难事,形成了和谐社会独特的精神文化。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道德,创建起一个时期又一个时期的物质基础,积聚起利国利民的公益财富,为后来人积淀了物质文明,也给后来人树立起行为的榜样。这里举几个例子。

 

  据《青田旧县志》记载和叶耀章老人的撰文:海溪朱姓始祖迟公,朱三府君。唐时人,家累巨万:“以济众为心。”清泰三(公元936)年间,青田发生严重饥荒,他在家“为膳糜粥于庭,留饥者就食凡两月,活人数万。”不久又发生瘟疫,他准备了大量药饵“命医者陆续于道,救济恒多。”平时对有向他借贷之人,确系无力偿还者,全部不要归还,对家中不能举火者,尽量给予资助。又舍所得各州县之田,六佰八十余顷入寺观,独梵宗寺(湖边)就达三百六十亩。他甚至将自住房屋献出创立了崇道观,劝人从善。宁苦自己过着清寒生活。此外,传说,一次,一穷苦者,向他求乞裤子,他毫不犹豫地闪身墻内,将自身裤子脱下送给他。

 

  朱迟死后,县人将他种种善举上报朝廷,当朝皇帝封他为“博济候”,并命建清溪庙纪念!

 

  第四代孙,朱文显,字国荣,号乐善,(宣教郎)。在北宋治平乙巳(公元1065年),离县城七十华里的高沈建石梁(石桥)。现已成为千年古迹吸引世人目光。

 

  海溪朱氏为延续上述业绩,在宗祠中堂上高悬着一块巨匾,铭刻着《谟烈永垂》四个大字。特规定,每年进行春秋(二月十六、八月十六)两次祠祀。居住海溪的有识之士,多感应祖辈为国爱民,曾铸就光辉业绩,世代奉为楷模。

 

  数百年后的孙辈--朱尹光,于明朝正统(公元1449)年间也遇“民罹饥馑”之期,牢记祖训“惟在成人之美道人之善事”,我籍先人委绩宁不奉?遂出谷贰仟贰佰硕。民赖以苏。

 

  皇旨:重公仗义,疏财之德,子孙率教,亦为缙绅所重。立规崇祀。

 

  公元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清朝海溪朱时忠甘为公众事业解囊施舍。主助县政府,兴建牢狱,表示治恶之心;另外再出资兴建关公庙、包公庙,表示开导民众心灵;还为行路者解渴、休息乘凉,兴建五处茶亭凉亭。

 

  故海溪人总依慈善之心启承传统,运沿至今。按海溪的地理位置,外出往来,一举一动,离不了山水的阻路之难。自古以来,海溪人发挥着慈善之心去串联大家,去改善行程,不论肩挑步行外出路径四条,都需从三件事去改善:一,路面,解决铺路石,达到平正,顺脚少跌。二,过水,建好蹬步石和过水桥。三休息亭:可供饮茶避雨。西走经陈山埠三十华里,南走海口二十华里,北走缙云芝领头二十华里,东走温州山头,高湖良村十五华里,四条路,三件事。总共路程近九十华里的路面石,二十一座凉亭,一十九座过水桥还有蹬步石。这些事都是过去有慈善之心者去逐年完善的。

 


佩服

高兴

支持

新奇

感动

愤怒

难过

流汗

相关分类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5-1 06:32 , Processed in 0.023220 second(s), 18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