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法国侨网 首页 浙江 温州 查看内容

温企研制出矿难救生舱

2011-7-31 12:41| 发布者: 戴向华| 查看: 248| 评论: 0|来自: 温州晚报

摘要: 去年8月5日,智利发生矿难事故,33名矿工被困深井下长达60多天,井下的矿难救生舱像“生命绿洲”,帮助矿工们奇迹般死里逃生,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而如今,温州也能生产矿难救生舱啦。   7月29日上午7时,在进 ...
 
 
        去年8月5日,智利发生矿难事故,33名矿工被困深井下长达60多天,井下的矿难救生舱像“生命绿洲”,帮助矿工们奇迹般死里逃生,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而如今,温州也能生产矿难救生舱啦。
 

  7月29日上午7时,在进行了110小时的真人生存试验后,10名“矿工”成功获救,这标志着由温企楠江集团研发的矿难救生舱研制成功,获得国家认可。据介绍,这台救生舱由特质钢材制成,厚度可耐1000℃瞬间高温,发生矿难时,可让12名矿工在内至少生存110多个小时。即使矿井内全部是水,矿工在救生舱内也能生存等待救援。那么,这个井下的“生命绿洲”到底是怎么样的,有什么特殊功能?本报记者就带你一起去看看。(记者 黄忠 实习生 裘晓静)

 

  救生舱形似“车厢”

 

  7月28日,记者在位于永嘉瓯北的楠江集团车间里看到了刚刚研制成功的救生舱(可移动式救生舱)产品。

 

  外表看,救生舱就像是一节“车厢”,里面的设备十分齐全,装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台救生舱共由三部分组成,除了主舱外,两头还分别由过渡舱和设备舱组成。为了便于在深井里组装,三个舱体都可自由拆分,救生舱舱门安装在过渡舱上,设备舱则用来存放制冷处理等设备。

 

  楠江集团总裁林庆灯介绍,救生舱长约10.5米,高约1.7米,宽1.4米,整个舱体由特殊碳钢制成,为使矿工便于找到,整个舱体全部涂成白色。

 

  舱内可“蜗居”12人

 

  28日下午4时记者看到,逃生主舱被装进一个类似于集装箱的密封装置内,10名“矿工”还在舱内模拟为期110小时的“矿难体验”。

 

  林庆灯说,矿工是7月24日下午5时进舱的,已经在里面呆了90多个小时。国家安监总局国家安标中心和国家质监总局国家安全检测中心联合组成的专家组正在现场检测、监督实验。透过可检测内部的显示屏记者看到,舱内设有坐椅、照明、通信、供氧、急救箱等装置,并可以调节舱内的气温和湿度。

 

  在主舱体内有二排共10人的座位,座位对面安装有电话等通信设备,这些设备专门和矿井里的通信线路联通,遇险时可不受外界影响,随时和井上联系。

 

  记者看到,救生舱内容纳10名矿工时比较宽松,还有3名矿工在睡觉,一点没有拥挤的感觉。据了解,在非常时刻,最多可进入12名遇险矿工在内生存。

 

  井下可生存110多小时

 

  负责研制救生舱的楠江集团总工程师贡晋廷告诉记者,救生舱研发是去年11月启动的,8个月的时间里,经过反复试验,矿难救生舱项目获得成功。

 

  救生舱一般放在宽敞地方,矿难发生时,矿工进入舱体后,救生舱立刻关闭舱门,与外界隔绝,同时启动舱内的设备,第一时间与井上取得联系等待救援。

 

  “逃生舱采用了先进密封技术。”贡晋廷告诉记者,如果发生矿难时,矿井内出现积水将救生舱完全淹没,矿工在救生舱内也能生存等待救援。

 

  记者了解到,在设备舱内设有一个专门用来存放食物的大箱子,舱内存放的压缩饼干、饮用水等食物完全可以让10名矿工在里面生存。贡晋廷说,救生舱配备强大的生命支持系统,实现了供氧、二氧化碳及一氧化碳滤清、降温和电子瓦斯监测一体化,无需外部电能或空气支持,可独立运行110小时以上。

 

  2种方式供氧保障安全

 

  密封舱内生存,除了食物和水,氧气供给最为重要。“为确保万无一失,舱内采用2种供氧方法。”贡晋廷介绍,除了舱内存放的氧气瓶外,还可以采用常用的压封供氧系统供氧。如果系统破坏,可用压缩氧,将氧气压缩到氧气瓶中,固定在舱内壁上。一旦供氧系统出现问题,就可以用氧气瓶来吸氧。

 

  “里面就像个宇宙飞船,外面危险重重,里面却十分安全,给救援工作赢得宝贵时间。”贡晋廷说,救生舱的舱体全部采用碳钢材料制成,最高能承载1000℃的瞬间高温,一般在55℃下,里面的设备能正常运转。当遇到矿难时,外面的温度很高,而舱内经过制冷设备,也能提供舒适的温度,让矿工渡过难关。

 

  可分享千亿市场蛋糕

 

  2010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国煤矿建立完善包括检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在内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并规定到2013年6月底前,全国所有煤矿和非煤矿山要完成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否则不予颁发安全许可证。

 

  鉴于国内煤矿数量庞大,业界相关的研究报告认为,可移动式救生舱有着相当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预计其市场规模可达千亿元。

 

  据了解,目前我国许多煤矿都从国外进口救生舱,每台造价在400多万元以上,空间容量在6人左右。而楠江集团首台救生舱的研制成功,将造价降到每台200多万元,但容量比国外进口的大了一倍,填补了国内项目的诸多空白。目前,我国现有的矿井有4万座,煤矿约有2万座,可移动式救生舱有着相当广阔的市场前景。

 

  林庆灯透露,拿到安全检测证书后,今年预计能产救生舱100台左右,产值达2亿多。目前,该公司已与南非的客户和国内多家大型煤矿达成了购货意向。


佩服

高兴

支持

新奇

感动

愤怒

难过

流汗

相关分类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7-18 03:08 , Processed in 0.027827 second(s), 18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