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法国侨网 首页 浙江 温州 查看内容

众手玉成华侨志

2011-7-28 05:04| 发布者: 戴向华| 查看: 154| 评论: 0|来自: 瑞安日报

摘要: 周月恒在翻看《瑞安市华侨志》   通讯员 卓阳/摄 记者 孙凛/摄 在我市,有一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10多万的海外华侨和12多万的 归侨侨眷。这个约占全市人口两成的群体,构成了瑞安市情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
   

周月恒在翻看《瑞安市华侨志》   通讯员 卓阳/摄

 

记者 孙凛/摄

 

      在我市,有一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10多万的海外华侨和12多万的 归侨侨眷。这个约占全市人口两成的群体,构成了瑞安市情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瑞安市华侨志》是我市首部华侨志书,填补了瑞安侨界史志的空白。它以沉甸甸的70万言,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我市独特的侨情,充分展示这个特殊群体敢闯敢创、爱国爱乡精神。

 

  从最初的动议编纂一部志书,到最终付梓出版,前前后后经历二十多年,多任侨办主任为之操心奔走,其间过程一波三折。昨日,《瑞安市华侨志》举行首发仪式,市领导赵乐平、管秀云、王翠珠等参加了首发式。

 

  周月恒:廿载夙愿终实现

 

  7月14日,市侨办同志又来看望身体欠佳的老主任周月恒了。这次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捎来了别样的“伴手”——一部由中华书局出版、装帧精致而厚重的《瑞安市华侨志》。笑意写在老人的脸上,75岁的他,把书放在膝上,戴上眼镜,缓缓翻看着,追忆着逝去的岁月。

 

  这部志书,周月恒已是盼了二十多年、等了二十多年。

 

  不过对华侨志的期待,不只是周月恒一个人,时间可上溯上世纪五十年代。据执行编辑宋维远介绍,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市有一批华侨归国,他们在国外闯荡多年,深知国外华侨的艰辛,因此觉得应该把那些艰苦创业事迹写下来传给后人。

 

  周月恒是1984年至1993年间的市侨办主任,期间侨办所做的一项重要工程是华侨新村建设。华侨新村工程知名度极高,1989年底竣工时,国侨办主任廖晖光临为之剪彩。廖晖说,瑞安不仅是浙江省重点侨乡,也是中国的重点侨乡,应该有自己的华侨志。

 

  海外侨胞归国侨眷的愿望和上级领导的期望,催促着周月恒把华侨志编纂工作摆上工作议程。可谁曾料到,此后的编纂工作出现意外,中途“夭折”,让周月恒留下深深的遗憾。

 

  据市侨办老同志介绍,当时周月恒从温州请来两位专家,在华侨新村为他们提供两间房子,还亲自购置配备生活设施供他们使用。然而不幸降临,一年后,其中一位因病回温没多久即去世,而侨办人手紧缺没另给配备人员,以致另一位独木难支,在瑞安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带着所搜集的资料,只身返温。

 

  要编一部华侨志的想法在此后的历任主任心中从不曾断过。其中一位主任曾找宋维远,请他编纂。当时《瑞安市志》虽已基本脱稿,修改、评审等依然有许多事要做,再说自己已迁居温州,来往不是很方便,身为《瑞安市志》主编的宋维远没有答应所请,但表示愿意给予帮助。然而编纂工作终因没有组建一个写作班子而无进展。

 

  八年前,王国伟调任市侨办主任,历任主任及不少侨胞侨眷都对他说起编志之事。特别是周月恒身体欠佳,见王国伟来必谈华侨志,期盼着有生之年能看到华侨志。这促使王国伟下决心要在自己的任上完成广大侨胞和历任主任的心愿。

 

  2004年下半年,《瑞安市志》已经付梓,宋维远已有足够时间。王国伟再次请他编华侨志时,他同意了。这使王国伟心中有了底,便向市有关领导提出立项申请,并得到大力支持。2005年初,《瑞安市华侨志》编纂领导小组、编委会成立,编纂工作再次启动。

 

  然而这之后的编纂工作也并非一帆风顺,期间宋维远遭遇大病一场。2008年初,宋维远拿出初稿,之后根据各方意见,三易其稿,于去年9月定稿付梓,今年7月1日新书运抵瑞安。

 

  昨日,市侨办邀请历任侨办主任参加《瑞安市华侨志》首发仪式。该志编纂过程中,周月恒密切关注其进展,每有侨办同志来看望、慰问,总会问及。这次首发式,患病的他无法与会。为此,王国伟让办里同志提前给他送上志书以偿他的夙愿。

 

  首发式上,华侨代表项进光说,这部志书的出版,也了却了几代海外华侨的心愿。

 

  

    王国伟:深深鞠躬表谢忱

 

  上月30日,市侨办举办编辑组座谈会,庆祝历时六年、汇集编委会众人心血的《瑞安市华侨志》成功出版、次日就要运抵瑞安。会上,主编王国伟除了喜悦、兴奋,更多的是感激。讲话中,他向宋维远、杨希冠及在座的其他编纂工作人员深深地鞠了三个躬以表谢忱。

 

  宋维远,年近八旬,满头银丝。自从他2005年初接手《瑞安市华侨志》的编纂工作,下乡调研,搜集资料,便紧锣密鼓地展开工作。然而造物弄人,还没待他提笔撰写初稿,一场大病找了上来。

 

  2006年底,宋维远在温州医院接受了一次大手术。王国伟等前来看望,对他说:“宋老师,您尽管安心养病,华侨志的事您就不要费心了。”王国伟日前对记者说,他当时确实已在思考着物色接替人选的事了。

 

  宋维远在看护他的老伴离开病房间隙,对王国伟说:“你们放心,我的病自己有数,一时半会死不了。不管怎么样,华侨志的框架我会拿出来,这样后来编写的人就方便了。”

 

  宋维远离开医院两个月,王国伟再次来到他家看望他。这时,王国伟发现,老人已着手志稿的撰写了,当时他正处在化疗、康复阶段。

 

  王国伟深情地说:“要不是宋老师不顾病体坚持编纂,就没有现在的《瑞安市华侨志》。因此我把第一个躬献给他。”

 

  对此,宋维远也很动容。他对记者说,自己深知历任侨办主任的迫切心情和侨胞侨眷的殷切期盼,不编出华侨志,就会对不住大家。

 

  王国伟第二个躬献给杨希冠。杨希冠是名退休数学老师,帮助宋维远整理、保管资料。他还以自己数学的特长,弥补宋维远不善计数的欠缺,志书中大量数据都是由他计算统计的。用宋维远的话说,他们是珠联璧合的好搭档。

 

  侨办的同志为《瑞安市华侨志》的顺利编纂同样做了不少工作。王国伟曾对他们说,华侨志的编纂是侨办的头号工程,每人都要无条件支持。

 

  宋维远说,侨办副主任、华侨志副主编王凤英对他撰写的每一稿都是逐字审阅,认真推敲措词及用语提法,力求稳妥,可谓一丝不苟;侨办两位科长蔡娥和诸葛小涛及有关人员,对他的编纂工作都给予全力的配合。

 

  诸葛栋是侨志编纂开始时退休的老科长。退休之前,他把自己历年保存长期积累的华侨分布、著名侨领、华侨企业、华侨文化程度、职业分布等方面资料,输入电脑交给宋维远。宋维远说,这为志书的编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王国伟第三个躬就是向所有为华侨志编纂工作作出贡献的在座人员鞠的。

 

  王国伟还特别感激原市委副书记王中毅。王中毅现为平阳县长。

 

  当时,宋维远答应编志之后,王国伟即去找分管领导王中毅。“王书记亲自打电话给市财政部门负责人,要求确保华侨志编纂的经费。”王国伟说起这件事,心中依然充盈着感激之情,“后来的分管领导都给予了全力的支持。喝水不忘掘井人,我们要永久记住他们。”

 

  “还有一个群体,对华侨志的编纂作出贡献,也是我们所不能忘怀的,那就是瑞籍侨领。”王国伟说。

 

  据介绍,广大侨胞特别是侨领对华侨志编纂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把编志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事,给予了无私的支持。著名侨领潘仲骞回瑞时,宋维远多次向他了解有关侨情,他还数次写信给宋维远提供有关资料。有些侨领来侨办有事,被宋维远“逮住”就聊,他们都给予积极的配合。还有的把自己珍藏的照片找出来专程送到侨办供编纂选用。宋维远说,几年里,不下一百人次侨领接受他的访谈。

 

  华侨志编纂因有市财政的保障,市侨办没向海外侨团和侨胞募集经费,但一些侨团和侨领主动提出捐资,这些都令王国伟感动不已。

 

  宋维远说,《温州华侨史》内容不少涉及瑞安,为《瑞安市华侨志》提供不少史料;率先出版的《文成华侨志》和《乐清华侨志》则提供了范本借鉴。

 

  “市侨联、市志办等单位给华侨志的编纂、出版也提供了不少宝贵的资料,帮了不少忙。”宋维远介绍说,这部志书是众手玉成的成果。

 

  

    宋维远:不尽感慨在一书

 

  《瑞安市华侨志》作为一部专业志书,其中序、述、记、志、图、表、传、录并用,以志为主。志采用章节体,全志主要内容分侨情、侨务、侨乡、侨胞,为4卷10章38节;记述时间上溯事件发端,下限2008年,个别章节适当下延。

 

  担任过市志办主任之职的宋维远,除主编《瑞安市志》,还曾为十多个部门编纂过专业志。编纂华侨志,是市侨办“开天辟地”头一遭,几乎是“白手起家”,因此他感叹其编纂之难处可不是一般专业志相比的,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瑞安人出国史的追溯时间问题。瑞安地处我国东南一隅,古代陆上交通闭塞,而沿海航运早在三国就有;唐时温州沿海地区就已与日本有船舶往来;元时有日本商船停泊飞云渡,受到官方接待;明时瑞安建有驿馆供外国贡使寓居;清康熙时瑞安就设海关分口。然而,有记载的瑞安人最早出国时间是清末光绪二十年前后,距今也就一百多年,而此前史籍无有记载。

 

  二是瑞安华侨分布面广而散。就瑞安华侨的分布,几乎各地都有,而集中地多在山区;同时瑞籍华侨遍布世界各大洲,到2008年达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资料搜集不只是市内,还涉及海外各国,时间跨越三个世纪,前期工作量极大。

 

  三是市域变化大。瑞安侨乡地理位置分东、西两片。西片以桂峰、枫岭为重点,其西与著名侨乡文成相邻。而历史上文成曾经和瑞安分分合合,两地居民交往频繁关系密切;东片以丽岙、仙岩、塘下、莘塍为主,而2001年丽岙、仙岩两镇划属瓯海区,这也增加了编写难度。

 

  在编志的过程中,宋维远时常为瑞籍侨胞的爱国爱乡精神所感动,为此感慨良多。他说,早在二战时期,就有瑞籍侨胞在自身经济还相当拮据的情况下,积极为祖国的抗日捐款。收入书中的桂峰侨胞詹玉甫家属保存、后由市侨联征集的捐款收据就是极好的例证。还有部分旅居东南亚的侨胞参加新加坡、马来西亚义勇军,甚至有献出宝贵生命的。而在国外创业有成的侨胞们资助家乡建设公益事业、赈灾扶贫、兴办学校、与贫寒学子结对帮扶等方面均热情慷慨解囊,累计不下亿元。此外,一大批侨领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维护侨胞合法权益、华裔子女文化传承等作出不懈的努力。

 

  我市出现过两轮移民出国热,第一轮始于民国初至二战前,第二轮始于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在这两轮移民中,侨胞的文化程度、文明素质乃至职业档次,出现巨大的变化,也特别令宋维远感慨。

 

  他说,最初出国的华侨文化程度低,半数以上为文盲半文盲,大专以上的凤毛麟角。如今,瑞籍侨胞的文化程度结构发生质的变化,高中、大专的比例明显提高,其中还不乏博士、教授等高级科技人员。

 

  文化素质的提高,侨胞们在海外从事的职业状况也出现较大的变化。“劳工——小商贩——小工场、小商店业主——餐馆、工场老板——跨国公司经理”往往是第一轮出国华侨的创业线路图。而第二轮出国的侨胞,一改资金单向流向国内,或携技术,或带资金出国,起点高,又有老一代的扶持,因此走得更远,天地更广阔。由于职业档次的不断提升,同时促进、影响了海外居在国某一时间段内某些城市、某些行业的兴盛。如一批瑞籍青年侨胞闯进法国巴黎有80多年历史的童装名街马尔丹街,在“世界时装之都”占有一席之地。此外,新一代瑞籍华侨、华裔走出“唐人街”,开始或已融入居在国主流社会,一批侨领进入当地政界,担任外籍议员等。 

 

  宋维远还特别感佩瑞籍女侨胞在海外打拼“巾帼不让须眉”,因此他在卷四《侨胞》著名瑞籍华侨名下,常附上“妻某某某”、“女某某”等,介绍她们的业绩。他说,这在其他的华侨志中较为罕见,是本志的特色之一。

 

  感叹、感动、感佩、感慨,倾心倾力编纂《瑞安市华侨志》的宋维远,几年里有了太多的感触,以致于要感谢有机会参与编成这部志书。

 

    采访手记:编志更要用志

 

  本月初,我国驻米兰总领事梁慧来瑞调研侨务工作,王国伟给她奉上刚出版的《瑞安市华侨志》。这让她特别高兴。她说,她是去年去意大利的,瑞安有数万华侨在意大利,看了这部志书,就掌握了瑞籍侨胞在意的情况,对她的侨务工作将大有帮助。

 

  梁慧所说的帮助,即志书的功效之一——资治。

 

  “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是温州人创业的“千字经”。瑞安华侨正是凭着这部“千字经”走天涯、闯世界,体现出的是无畏无惧、敢闯敢创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我们开展经济社会建设的精神源泉。而他们的反哺家乡、爱国情怀,更是我们社会需要弘扬的。

 

  编志修典从来都不是件小事和易事。对于任何地方、任何单位,成功修编一部志书,需具备诸多条件。《瑞安市华侨志》的编纂过程即可窥一斑。

 

  志书保存历史传承文明,通过志书可以鉴古知今服务当代。瑞安的侨情是我们市情的重要组成部分,《瑞安市华侨志》是我市众多专业志中重要的一部。我们希望,不只把这部来之不易的《瑞安市华侨志》当作存史载体而束之高阁,而要用好志书,发挥资治、教化功效,让其为我们建设宜居宜创业现代化大城市发挥独特的作用。


佩服

高兴

支持

新奇

感动

愤怒

难过

流汗

相关分类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5-2 05:03 , Processed in 0.017205 second(s), 18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