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岁半的儿童项炜伊在事故发生20小时之后,被救援人员救出。新华社发
沿线村民 最早抢救伤员 两车相撞火花飞溅 两车追尾并坠桥的地方,位于温州市鹿城区下岙村东北方,村民加上附近鞋业加工厂的工人,有近万人,谁也想不到,正在桥下乘凉、散步的老百姓成了救援的第一批力量。 “当时电闪雷鸣,雷雨交加,我刚好站在四楼,看到前面的动车停了一会儿,缓慢往前开动,刚开了一分钟,后面竟然又来了一辆动车,我看着它不停地变换远近灯光提醒前车,同时慢慢减速,但是还是来不及,只看动车相撞的火花像无数道闪电,眼睁睁地看着后面的车撞了上去。”鼎立峰鞋材厂阮长霄说。 受伤孕妇最先抬出
消防队员 救人就像攀岩 车厢扶手成救援通道
由于出事车组位于高架桥上,消防人员携带小型救援设备,通过架设消防梯到车厢内施救,还有的干脆搭起人墙进到车厢。困难最大的是像蜡烛一样竖在地上的那节车厢,内部呼救声连连,还有“咔嚓、咔嚓”的声音,这是车厢里不断掉落的碎玻璃声。三名消防官兵携带救援包进入车厢,通过原走道扶手向上攀爬,这个时候原本平坦的车厢变成了峭壁,特别是撞击后的车厢,内部结构也变形了,“这样救人,看起来像攀岩,其实就是在刀尖上跳舞啊。”指导员陈贵说。 多名官兵脱水昏迷
幸运幼童 半截车厢中获救
综合新华社、中央电视台 高科技含量很高的动车脱轨,引发公众不少疑问。昨晚,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也提出三个疑问。一,为什么雷电会导致停驶?二,为什么会追尾,电子信号系统应该有备用。三是为什么时刻表上后到的火车被应该先到的车追尾了,调度出了什么问题。本报记者就此请列车技术专家释疑。 释疑一:为何后车没有自动停车? 从事故现场可以看出,D301次列车是在高速行驶的状态下追尾前车的。“这说明事发时D301次列车的ATP(列车自动保护系统)和LKJ(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在前方有车的情况下一直显示绿灯。” 据介绍,目前国内的动车组列车都有紧急制动装置。动车组通常采用“自动闭塞法”行车,列车与列车之间有自动闭塞区间,区间距离在10公里以上。如果前方列车停在线路上,后方列车会收到提示减速(黄色)的信号,如果没减速,列车会自动进入红色信号区间,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启动,列车会自动停车。而此次事故中,D301次列车并没停车。 释疑二:D301为何在D3115后面? 按照列车时刻表显示,D301次到达台州的时间为19:00,发车时间为19:02;D3115次到达台州的时间为19:12,发车时间为 19:13。也就是说,在台州至温州南段,应该是D301次列车在前,D3115次列车在后。但现实情况却截然相反。专家表示,即使D301晚点,为保证其他列车准点到达,D3115次跑到了前面,说明列车收到了调度室发出的信号,同时,调度室也应该能清楚看到两车在线路上的状态。 释疑三:避雷装置为何没起作用? 据铁道部介绍,杭深铁路事故中,造成前车D3115停运的原因是受到雷击导致的,很多网友疑问,“是动车没有避雷系统,还是避雷装置没有起作用?” 对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北车集团专家。专家称,包括动车组列车、铁路信号系统,都是有避雷装置的。 但他也表示,受雷电强度的影响,有避雷装置也并不是说就没有遭受雷击的可能。尤其在强雷电天气中,会产生瞬时强大的电流,并带来一个强大的磁场。受磁场感应,动车的电路系统中会产生过大的电流,从而导致电路系统的损坏,动车无法正常运转。 释疑四:现场挖坑是为吊车进场 昨天,有网友发现“7·23”事故现场有挖土机挖了几个大坑,不少人以为要掩埋拆卸的车厢。 现场清理工作的中铁三局人士则表示,挖坑不是为了掩埋车厢,而是在为接下来进行的吊卸做准备。将车厢吊下桥需用300吨的大吊车,吊车进场先得腾空间。 晨报记者 陈琳 提醒 紧急时敲车窗边角 事故中有乘客反映,安全锤无法砸开玻璃窗。当遇到紧急事故时,如何使用安全锤?交通专家表示,钢化玻璃的中间部分是最坚固的,四角和边缘最薄弱,尤其是上方边缘最中间的地方。手持救生锤,以90度方向锤敲玻璃,一旦玻璃出现裂缝,多敲几下即可砸碎。没有救生锤,可用高跟鞋的鞋跟尖锐部分或其他尖锐坚固的物品。晨报记者 陈琳 理赔 无商业险最高也可索赔17.2万
事发后,各大保险公司都开通了绿色理赔通道,截至昨日下午5点,太保宣布共有11名客户出险。平安保险确认一名客户遇难——D301次司机潘一恒。 除此之外,据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介绍,即便旅客在出险时未购入任何商业保险,但仍可索赔不超过17.2万元的赔偿。根据1992年我国颁布的《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规定所有铁路旅客,不论座席等次、全票、半票、免票,都有保额2万元的保险,保险费包含在火车票价内。 而2007年9月1日起施行的《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铁路运输企业对每名铁路旅客人身伤亡负有限额为15万元的赔偿责任,对行李损失的赔偿责任限额为2000元。合计为17.2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