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阳光私募基金来说,今年上半年的形势很不乐观,频频传出的清盘消息与偶尔传出的募集不成功的消息,使阳光私募基金产品在拓展地盘的路上显得坎坷起来。不过,就在这艰难的时刻,温州的本土阳光私募基金却没有停止拓展地盘的脚步,近段时间,又有一些与温州投资者有关的私募基金成立或即将成立。
记者获悉,由思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发起,并担任投资顾问的“天津-思考三号”产品已于上月底正式成立,并于今天开始计息运作。这是一只结构化的阳光私募基金产品,“优先受益人”和“一般受益人”的出资比例为1:2,总募集资金在1亿元左右,投资方向为二级市场。另外,由我市一证券公司代销的“宁聚申万”阳光私募基金产品,也将于近日开始发行募集。
曾经在去年5月份发行温州首只阳光私募基金产品——“思考一号”的思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去年12月份推出了“思考二号”阳光私募基金产品。上月底成立的“思考三号”是该公司旗下的第三只阳光私募基金产品。该公司总经理岳志斌说,实际上,这只阳光私募基金产品向社会募集的6000万元资金,在6月17日已经到位了,只是由于一些程序还未走完,所以才会到月底才正式成立。
思考三号阳光私募基金产品的募集期正处在股市低迷的时刻,但该基金的资金募集只有短短几天时间就完成了。“这得益于我们之前的产品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岳志斌说,“思考一号”阳光私募产品自去年7月份正式运作以来,至今已经近一年时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股市波动很大,大量阳光私募基金产品出现亏损,但该基金至今没有一个交易日的净值跌至1元以下。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思考一号”的净值为1.0543元。由于过往业绩表现及风险控制能力不错,思考三号在募集期间得到了场外资金的青睐,在“逆市”里迅速完成募集任务。
一年时间成立了三只阳光私募产品,这样的速度对于之前在圈子里并无多大名声的投资公司来说,颇为不易,特别是在被一些人称之为“金融沙漠”的温州来说,更是难得。但思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却有着更大的“野心”。据该公司负责人透露,现在,该公司已经在着手准备“思考四号”产品了。“思考四号”同样为结构化阳光私募基金产品,投资方向为定向增发,准备向社会募集的资金在1.2亿-1.5亿元之间。在“思考四号”之后,该公司还将推出一只投资方向以债券为主的保本型阳光私募基金产品;再之后,会推出一款半结构化半管理型的混合型阳光私募基金产品;计划明年或后年,将推出专注投资于PE项目的阳光私募基金产品……“我们的计划是在2年内,使公司旗下的阳光私募基金产品,不管是在产品结构上还是投资方向上,都能满足各种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岳志斌说。
不过,推出一只阳光私募基金产品,不光要有钱,还要有人来掌管这只基金。对于温州这个城市来说,钱或许不是问题,“基金经理”这种人才才是目前最为缺乏的。对此,岳志斌说,投资管理公司除了培养本土的人才外,在全国范围内“高薪”招募基金经理也是温州私募领地越来越大的原因。以思考投资公司为例,该公司对基金经理的“激励机制”在业内挺有诱惑力:基金的利益分成的60%可以供基金经理支配。假设该基金经理操盘的基金,为公司赚到了200万元,那么他就可以支配120万元。
“目前温州本土专注阳光私募基金的投资公司越来越多,以雄厚的民间资本做基础,不出几年,温州的阳光私募会成为国内资本市场的一道风景线。”岳志斌说。商报记者 黄泽敏
>>>相关链接
阳光私募首次进入洗牌期
自2004年初赵丹阳推出首个信托私募产品“赤子之心”以来,阳光私募行业已经顺利地经历了7年的高速增长。7年来,国内阳光私募公司从1家增长到513家,资产管理规模从不足2亿元增长至近1600亿元。然而就在市场普遍认为私募前景大好之时,行业却迎来了多重的考验与危机。
今年以来,阳光私募整体业绩迅速下滑。随着业绩的大面积亏损,上百只阳光私募产品净值也逼近清盘红线,据私募排排网统计,今年上半年清盘的非结构化产品已达12只,而结构化产品数量更多。
亏损和清盘还不是阳光私募面临的所有问题,深圳某大型私募新品发行失败、多家明星私募发行延期、行业并购重组愈演愈烈,这些也都表明阳光私募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