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法国侨网 首页 新闻 中国新闻 查看内容

经济观察:高速铁路改写中国经济半径(图)

2011-7-3 00:25| 发布者: faneuro3| 查看: 315| 评论: 0

摘要: 6月30日,一列京沪高铁驶离北京南站。 当日,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新华社发(李方宇 摄) 新华网武汉7月2日电7月1日一早,在武汉一家工厂打工的李先生利用周末从武汉火车站乘坐D2101次列车,3个小时后 ...

    6月30日,一列京沪高铁驶离北京南站。 当日,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新华社发(李方宇 摄)

 

    新华网武汉7月2日电7月1日一早,在武汉一家工厂打工的李先生利用周末从武汉火车站乘坐D2101次列车,3个小时后就回到500多公里外的家乡湖南衡阳。他说,自从武广高铁建成后,他现在每个月都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一次,而时间只要以前的一半,“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

 

    近年来,随着武广、郑西、沪宁、京沪等高铁先后投入运营,中国高铁已安全运送旅客6亿多人次,乘坐高铁成为中国百姓出行的一种重要选择。同时,高铁也拉近了沿线城市的距离,使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与华中等重要经济区的联系更加紧密。

 

    交通运输工具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半径的重要标准,长期以来,在传统交通运输格局中,经济半径在200公里以内是公路的天下,200公里到500公里是公路、铁路共存,500公里到1000公里则是铁路和航空共存,超过1000公里是航空的天下。

 

    高铁的出现,特别是武广和京沪高铁的开通,改写了这一经济半径。2009年12月26日,中国首条时速达350公里、世界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武广高铁正式开通;2011年6月30日,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开通运营。从武广高铁到京沪高铁,短短3年间,两条全长均超过1000公里、代表中国高铁技术最高水平的长距离干线高速铁路先后投入运营,汉粤、京沪时空距离由此前的10个多小时分别减为3个和4个多小时。

 

    高密度、公交化运行,每秒近百米的“陆上飞行”速度,换乘快捷度、旅途舒适感及行驶安全性,中国高铁打破了航空在1000公里以上运输市场的主宰,使得民航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2011年3月,民航武汉-南京航班因高铁开通全部停飞。直接原因是合(肥)武(汉)高铁开通后,武汉—南京间的铁路运营时间由过去的10小时左右缩短至3小时,二等动车票价仅180元。而一天两班武汉往返南京的航班全票价格达730元(不含燃油和机场建设费),日常上座率跌破50%,除节假日外,几乎班班亏损。

 

    京沪高铁开通后,京沪航线也马上打响了“保卫战”。6月30日,京沪航线机票价格应声下滑,最低跌至3.5折,加上税费基本和京沪高铁二等座的票价相差无几;同时,京沪高铁沿线城市的机票价格也顺势回落,7月初,上海至济南的机票价格最低已经跌至2.9折,京沪“空铁大战”重燃战火。

 


佩服

高兴

支持

新奇

感动

愤怒

难过

流汗

最新评论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5-1 05:19 , Processed in 0.028973 second(s), 19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