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方山乡松树下村是青田华侨的发祥地之一,因为多数年轻人在国外打拼,600多人的村里常住人口仅剩80人,且多为老人和孩子,新农村建设特别是村道建设就这样一直被耽搁下来。但如今,一条7米宽的康庄大道一直从乡里通到了松树下村家家户户的门前。
这一变化要从现任村长金岳品到来后讲起。已进入不惑之年的老金是旅法华侨,1978年到法国打拼,后来自己当老板,做起了餐饮、贸易等生意,三十多年在法国创下了不菲的家业。 2007年,老金往返于中法之间做贸易,也经常回老家走动。老金说:“当初回来,看到那个生我养我的小山村几十年如一日没一点变化,特别是记忆中的那条村道似乎变得更窄了,3米宽的小道穿村而过,别说两车相会不容易,由于村道弯弯,司机的视线很差,村民开门就是路,家里的孩子出门都提心吊胆。我看了很是感慨,就有了要修路的打算。” 老金不止一次地跟笔者说起:“祖国强大了,我们华侨在国外的地位才能得到提高。” 正是抱着这个心愿,2008年金岳品毅然决然地抛下了国外的事业,回到松树下村做了一名村官。 “要致富、先修路,路才是未来的希望,我就是想回到家乡做一点事。”一上任,老金就把修路摆在了他上任后首要解决的难题。 青山九山半水半分田,村里的人们舍不得把土地拿出来修公路,老金挨家挨户的做工作。修路需要钱,老金动员自己家族掏出了首笔启动资金。在他的呼应下,听到家乡要建康庄路的华侨们,都纷纷主动把钱汇来家乡。两年中,大家陆续捐来了180万元。 现在,老金的外国友人来到松树下村,看到穿越在青山绿水间的村道,也毫不保留地伸出大拇指:“中国人真了不起!” 松树下村只是青田康庄公路建设的一个缩影。据不完全统计,过去8年,青田华侨为家乡康庄公路建设共捐资3500万元。“重洋难断桑梓情,筑路架桥万里连。”如火如荼开展着的农村公路建设,牵动着20多万分布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青田华侨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