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法国侨网 首页 浙江 温州 查看内容

在泰顺乌岩岭自然保护区 黄腹角雉能够人工繁育了!

2011-6-25 10:36| 发布者: 戴向华| 查看: 127| 评论: 0|来自: 温州日报

摘要:   孵化器在孵化黄腹角雉   饲养员给幼雏喂虫   人工饲养的黄腹角雉不太怕人 两只人工饲养的雄性黄腹角雉   出生一个多月的黄腹角雉 泰顺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最近对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黄 ...

 

 

                                                                               孵化器在孵化黄腹角雉

 

 

                                                                              饲养员给幼雏喂虫

 

 

                                                                       人工饲养的黄腹角雉不太怕人

 

                                                                       两只人工饲养的雄性黄腹角雉

 

 

                                                                         出生一个多月的黄腹角雉

 

     泰顺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最近对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黄腹角雉进行人工繁育首获成功。两批通过人工授精获得的蛋,经孵化器20多天的孵化,先后孵出了5只幼雏,其中3只大的已出生一个多月,体重约150克,能够灵活飞跃。小的10多天,长着淡褐色绒毛,奔来跑去,十分可爱。这一科研成果是在北京师范大学鸟类专家的技术支持和帮助下取得的。

 

      黄腹角雉是我国特有的鸟类,面临濒危,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其价值等同于国宝大熊猫。1981年5月,泰顺乌岩岭保护区首次发现野生黄腹角雉活体,随即采取措施改善扩大黄腹角雉栖息环境,提高野外黄腹角雉孵化率、幼雏成活率和成鸟生存率。现在乌岩岭黄腹角雉野外种群数已发展到400多只,是目前我国已知的野外黄腹角雉分布种群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黄腹角雉重要保种基地和以黄腹角雉作为重点保护对象的唯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乌岩岭保护区现有11只人工饲养的成年黄腹角雉,其中雄性6只,雌性5只。这批黄腹角雉是保护区工作人员在调查野生黄腹角雉繁殖成效的过程中,根据黄腹角雉会“补蛋”的习性,从野外黄腹角雉巢穴中适当获取的卵,经人工孵化,再饲养长大的。它们就是此次人工繁育的父本和母本。

 

     此前,人工繁育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人工笼养的雄性黄腹角雉到了发情期不发情,且精液稀少。在北京师范大学的鸟类专家教授的帮助指导下,乌岩岭管理局科研所采取了改善饲养条件的措施,如增加光照、调整食物改善营养等等,使雄性黄腹角雉身体强壮,精液增多。再通过人工授精,让雌性黄腹角雉产下能够孵化幼雏的卵。

 

     乌岩岭管理局科研所所长郑方东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腹角雉人工繁育成功意义很大。今后,我们可以进行人工批量繁育黄腹角雉,当人工种群达到一定数量以后,再对其进行野外生存驯化,最后放归栖息地,从而达到复壮黄腹角雉野外种群的目的。

 

  郑晓群 摄影报道


佩服

高兴

支持

新奇

感动

愤怒

难过

流汗

相关分类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5-1 02:39 , Processed in 0.013934 second(s), 18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