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法国侨网 首页 浙江 温州 查看内容

“海霞精神”半世纪长盛不衰

2011-6-25 10:23| 发布者: 戴向华| 查看: 165| 评论: 0|来自: 温州日报

摘要: 新华社记者 冯源 张和平 “大海边,沙滩上,风吹榕树沙沙响。渔家姑娘在海边,织呀么织渔网……”30多年前,电影《海霞》吸引了亿万观众,影片的一曲《渔家姑娘在海边》更是红遍大江南北,至今传唱不衰。 电影《 ...

  新华社记者 冯源 张和平

  

       “大海边,沙滩上,风吹榕树沙沙响。渔家姑娘在海边,织呀么织渔网……”30多年前,电影《海霞》吸引了亿万观众,影片的一曲《渔家姑娘在海边》更是红遍大江南北,至今传唱不衰。

 

      电影《海霞》改编自小说《海岛女民兵》,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县的一群渔家姑娘在海防前线百炼成钢,成为优秀女民兵的动人故事。半个世纪过去了,在“海霞”故里,“海霞”传人英姿飒爽,“爱岛尚武、励志奉献”的“海霞精神”仍然长盛不衰。

 

  解放

       “你们都是武装民兵,我到你们那里当个普通民兵,好不好啊?”年逾古稀的汪月霞老人,至今还牢牢记得这句亲切幽默、极具个人魅力的话语。向她们“申请”当民兵的是毛泽东同志。

 

       1960年4月26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了参加全国民兵代表大会的部分民兵代表并与大家合影。汪月霞被安排在毛泽东主席的左手边,这是她一生中最激动的时刻。

 

       当时的汪月霞只有23岁,却已经当了8年的民兵。1958年,在毛泽东主席“大办民兵师”和“全民皆兵”的号召下,洞头县北沙乡桐桥村(现海霞村)扩编民兵,专门成立了女子民兵排,她担任排长。

 

      洞头是东海上的“百岛县”,百姓以打鱼为生。渔民生活张扬了阳刚,也压抑了阴柔。汪月霞14岁就出嫁做童养媳。她记得,当地的不少妇女裹脚,男人们更是主张“女人上船船要翻,女人撒网网要破”。在电影片头,贫苦的父母也只能把新生的小海霞放进木盆漂到海里。

 

      1960年6月20日,由120名女民兵组成的“北沙女子民兵连”(今“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成立,汪月霞担任第一任连长。51年来,有2300多名渔家姑娘参加过这支连队。这支队伍也获得许多荣誉,从中央到地方的128面锦旗、180份荣誉证书、75枚奖章见证了这一历程。

 

      如今的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全连85名女民兵中,52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有一名女硕士。现任连长王伽伽告诉记者,在军营里,女民兵融入国防绿,摸爬滚打苦练军事技能;军营之外,她们同样有彩色的世界。女民兵们的家人、男友也为她们的这一独特身份感到骄傲。

 

  热爱

      在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连史纪念馆里,陈列着一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这是1960年在全国民兵代表大会上,国防部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授予汪月霞的。

 

     在小说《海岛女民兵》的开头这样写道:“我们每个人的怀里都抱着一支崭新的半自动步枪……我抱着这支枪,就像怀抱着我们的海岛,怀抱着我们的祖国,怀抱着幸福美好的岁月。”

 

      对汪月霞等老一代“海霞”来说,洞头解放前的岁月不堪回首:衣衫褴褛,食不果腹。“海霞”的父亲李八十四的怪名字,就是因为他从小就以100斤番薯丝的身价卖给渔行当渔工,这样的身价还被克扣成84斤。当时,许多渔民连番薯也吃不上,只能以米糠野菜为主食。

 

      在洞头解放后,当地群众怀着“不吃二遍苦”的满腔热情支援海防建设。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就是在这种氛围中诞生的。为了保卫家乡,她们挖战壕、建掩体、筑碉堡、学游泳、练射击……至今已涌现出27名神枪手、89名特等射手和200多名训练尖子。

 

     2009年,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成立了海霞文化旅游公司。王伽伽告诉记者,这是民兵连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红色旅游的一项工作,也是在探索新时期“以劳养武,以企养连”的民兵建设新路。同时,民兵连积极投身消防宣传、留守儿童教育、空巢老人关爱等公益事业。

 

      “有些人会觉得‘海霞精神’过时了,因为现在不需要像过去那样巡逻站岗、放哨查滩。”王伽伽说,“但不论是老一代人保卫家乡,还是我们新一代人建设家乡,都需要‘爱岛尚武、励志奉献’的精神。它是一种热爱。”

 

  浸润

      1966年,作家黎汝清根据自己两次在洞头蹲点采访所得,发表了小说《海岛女民兵》。1975年,著名导演谢铁骊执导的彩色故事片《海霞》几经曲折之后,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公映。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名扬全国。

 

      如今,在洞头,“海霞精神”已经浸润到每个人的血液和社会各行各业中。15年前,为了支援将“洞头孤岛”建成“温州半岛”,作为贫困地区的洞头县所有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连续5年捐献1个月工资。广大群众也纷纷踊跃捐款、捐物。

 

     人们看到,海霞慈善义工队、海霞电力女子服务队、“海霞妈妈”义务巡逻队等志愿服务组织活跃在全岛各个角落。

 

     为了薪火相传“海霞精神”,洞头县委、县政府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支持女子民兵连的建设、提升、传承。县里安排资金,建立了女子民兵“连中连”,即24人骨干排,将她们由“业余兵”变为“专业兵”,常年保持军事化训练。在上级的支持下,他们还以现代化装备武装民兵连等。

 

    另一方面,当地以开拓“海霞”红色旅游为引领,打造国际性旅游休闲岛。在开拓红色旅游中,女子民兵连不仅是催生者,更是参与者、宣传者、推动者。在全国各地青少年队伍及洞头“海霞”军旅基地中,到处闪现着她们授课报告、宣传推销、讲解导游、示范互动的身影。据统计,从2007年至2011年,全县接待旅游者829.6万人次,年均增长12.1%;实现社会旅游总收入33亿元,年均增长11.2%。

 

      “七一”前夕,女子民兵连纪念馆的旅游参观者络绎不绝。来自浙江省瑞安市的观众曾步望告诉记者:“重温这段并不遥远的历史,让我更加感受到一名党员爱岗敬业的责任。” 据新华社电红色电影《海霞》故里洞头县——


佩服

高兴

支持

新奇

感动

愤怒

难过

流汗

相关分类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5-1 08:00 , Processed in 0.022989 second(s), 18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