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分数揭晓的时候,高分考生就会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作为学生和家长,除了想知道“他是谁”外,最想知道的是“为什么他会取得这样好的成绩,究竟他有什么学习秘诀”。
为此,本报记者昨天拜访了四位高分考生,他们是我市已知高考成绩第一第二名的学优生,温州中学的施朝还是今年浙江省高考理科成绩第一名,与他们交流沟通后发现他们取得好成绩有共性:拒绝题海战术, 找到自己的学习兴趣 ,想办法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商报记者 周大正
浙江省理科第一名
施朝: 百分之百把作业吃透
●施朝,温州中学高三(3)班学生,鹿城区人,曾就读于建设小学、实验中学广场校区。
●高考成绩:总分738分,语文121分,数学144分,英语130分,理综289分,自选模块54分。
面对众多记者,自称“宅男”的施朝有点不愿说话。昨天下午记者到达温州中学后,先和施朝的班主任何真老师聊了起来。“这孩子的成绩高二以后就一直名列前茅。估分的时候,他保守地‘对外宣称’710分,老师想想应该不止,再问,他说720分吧,北大招生老师再细问,问出个730分。”
前晚施朝只睡了5个小时。心潮澎湃之后,他很平静地告诉记者,“第一名”的秘诀就是没有秘诀。高二的时候曾提前接触高考题,熟悉未来将遇到的题型,这恐怕是他“暗推”的唯一佐证。除此之外,他把完成老师的作业列为重中之重,“因为作业都是老师精心安排的练习,百分之百把作业吃透了,做题的‘量’也就差不多了。”
不过,施朝的成绩也不是从一开始就遥遥领先的。高一进了生物竞赛班,呆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对生物竞赛丝毫提不起兴趣,在竞争激烈的班级里成绩也是中等水平。最后,施朝毅然决定退出,转到了后来所在的所谓普通班。“学习氛围和心态调整过来后,找到了学习兴趣,状态马上好了起来,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
班主任何真告诉记者:“他是一个不用怎么管的孩子,非常独立。”对此,施爸爸也点头称是。一向谦虚的施朝自己也毫不自谦:“我想自己自制力很好应该是所谓成功的一个关键。”的确,从高一的成绩平平到高二的异军突起,也是施朝自己意识到必须努力,告别网络游戏和吊儿郎当,逐渐巩固了自己在年级的“霸主”地位。
施朝之前填的志愿是北京大学的城市与环境学院。现在看来,他的分数报这个学院似乎有点屈就。他决定,在向北大招生老师咨询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定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对此,班主任和父亲表示一定会支持他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施朝的理想是什么?他说:“我想做一个旅行家。”
同班同学徐若男对施朝评价也很高。“他不仅解答同学问题很细致,在大家一起出行的时候也极为给力。2月份几个同学一起去杭州参加北大自主考试,订车票、订房间、安排行程,都是他一手搞定,同学们根本不用操心。”
采访快结束时,一直问一句答一句的施朝突然要求说几句话:“每一次考试总有一个第一名,大家不要只看到这一个人,所有的同学都在努力,都是胜利者。”
商报记者 陈佳寅
摄影 徐晓春
全市理科第二名
王祥翔:善于归纳总结
●王祥翔:永嘉中学高三(二)班学生, 出生于永嘉桥下镇西溪乡龙口村,曾就读西溪乡中心小学、西溪乡中学
●高考成绩:总分710分,语文114分, 数学 138分,英语127分,理综275分 ,自选模块 56分。
对于王祥翔而言,高考710分、全市理科第二名的成绩并没有让他意料,恰恰相反,他认为自己的实力没有完全发挥。昨天下午,当记者找到王祥翔时,他正与清华大学招生办签订预录取协议书,他填报了电子信息科学类志愿。
内敛、含蓄、不善言辞,这是王祥翔给人的第一印象,但他眼神中透露出乐观、开朗和聪慧。王祥翔告诉记者,从高一开始,他的学习成绩稳居前五,可拿下第一名的机会并不多,也正是这样的名次,让他在高考时少了些压力、多了些放松的心态。高考前夕,当他看到一些同学挑灯夜读、焦虑不安时,王祥翔选择了以平常的心态和生活方式来面对,上课、吃饭、睡觉时间都是按照学校的安排进行。
“考出好成绩没有秘诀,但处理好作息时间能助一臂之力。” 王祥翔告诉记者,按照学校的作息安排,上午6时起床、晚上10点睡觉,保证了充足的睡眠时间,才能保证白天上课时有充沛的精力,以最佳的体力作战高考。 对他而言,挑灯夜读只会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得不偿失,他并不推荐。
王祥翔拒绝题海战术,有善于归纳、总结的好习惯,很多疑难考题在他手上能很快找到解题思路。王祥翔说,在课堂上他会第一时间凭借短时记忆将新课内容记录于脑海中,课余时间他则会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进行知识点的梳理、难题的分析。“其实很多题目都相似,一通则百解。” 他说。
班主任周鹏向记者透露,早在王祥翔高一进校时,他就被认定是“清华苗子”。无论是对知识的理解还是掌握,王祥翔都是他执教9年来所遇见的最有悟性的学生。对于王祥翔的高分,周鹏并不吃惊,王祥翔的同班同学也觉得是意料之中的事。“只要高考发挥正常,王祥翔考上清华大学没问题,他是计划内的清华生。”周鹏说。
商报记者 张雅丽
摄影 阿饶
全市文科(裸分)第一名
孙颖:勤学是巧学的基础
●孙颖:瓯海中学高三(四)班学生。出生于娄桥街道东耕村,小学、初中分别就读于娄桥一小、娄桥中学,高中保送至瓯海中学。
●高考成绩:总分669分,语文120分、数学145分、英语144分、文综211分、自选模块49分。
留着齐刷刷的刘海、扎着小马尾辫、穿着蓝色过膝的长裙——眼前这位乖巧、文静的90后女孩就是孙颖。昨日,记者在娄桥街道东耕村孙颖的家中见到她。
孙颖平时的成绩一向稳定,模拟考试在段里名列前十位,但从没拿过第一。对于自己在高考中的突出表现,孙颖还是感觉有一些意外,“我对自己的成绩基本满意,但觉得语文和文综还有发挥的空间。”孙颖笑着说。
能从数万考生中脱颖而出,孙颖自有一套“制胜秘诀”。 她说,高中三年的学习,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苦 。在孙颖看来,学习没有捷径,成功最重要的秘诀在于踏实。她说:“勤学是巧学的基础,如果仅有巧学,成绩不会恒久稳定。”
学习之余的孙颖,更注重吸取知识,调节自我。平时,她喜欢看电视、看电影、唱歌和追星。孙颖说:“这次最想填的是北京大学的新闻或法学专业,其次是国际关系专业。”
在班主任刘峰老师看来,孙颖虽然性格文静,但绝不呆板死读书,学习效率极高的她从不开“小灶”。“沉稳大气、从容淡定、条理清晰、不急不躁”是班主任对她的评价。
得知女儿的好成绩,最高兴的当属父母了。昨天,做木工的爸爸和开超市的妈妈索性放下工作一起来分享女儿的喜悦。孙爸爸透露,孙颖从小喜欢吃鱼。“吃鱼大概能使人聪明吧!”孙爸爸笑言。
商报记者 夏晓腊
文科总分686分(含自主招生加分20分)
颜佳莉: 效率高是我的法宝
●颜佳莉:温州中学高三(11)班学生,鹿城区人, 曾就读桥儿头小学(现蒲鞋市小学桥儿头分校)、温州外国语学校
●高考成绩:总分686分(含自主招生加分20分),语文:123分,数学:139分,英语:141分,文综:203分,自选模块:55分。
裸分666分再加20分的清华自主招生附加分,颜佳莉的分数达到了686分。然而小姑娘对自己的成绩一点都不满意,“复习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贡献给了文综,这一门应该更高一点。”她嘟囔着。 “佳莉的确可以有更高的成绩。她的考试成绩一直都是第一,第二的次数都很少。”班主任谢微微提起颜佳莉就赞不绝口,“她心很静,和别的学生相比,更踏实、注意力很容易集中下来。但又不死读书,喜欢思考。提问不是特别多,但是她提出来的问题,就都是连老师也要推敲一下的高质量问题了。”对于爱徒,谢老师评价:“悟性高。” “我不喜欢题海战术,也没有做很多的题。”她坦言学习时间并没有比别人多。佳莉的独家学习秘方是,“效率高”。“我从很小开始就养成了做事情心无旁骛的本事,一坐下来,自然就会集中心思,不会受到干扰。” 效率高了,她就有充分的时间保证自己的休息和“看闲书”。高三之前,每逢周末和假期,她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看课外书。
目前清华大学已向颜佳莉抛来了“绣球”,具体就读什么专业,她说还要向清华的老师好好请教请教。商报记者 陈佳寅
注:今年,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不为高校提供考生成绩排名。对驻点浙江的各大省外名校来说,今年他们再也拿不到考生的具体排名了。市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他们没有数据库,谁考了最高分不清楚。所以,以上高考高分考生是记者从我市各大学校获悉的,截止时间为昨晚截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