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同时让很多温州商人感兴趣,那么至少在当前,做这个事必然有巨大的利润。这是温州经济中一个不变的“草根定律”。
当下,葡萄酒经济俨然已是温州的又一大特色产业。据统计,从2008年初到今年一季度,温州的企业和个人总共申请了1165枚葡萄酒类商标,在这些商标的申请人中,不少都是从传统产业转行,值得关注的是,包括奥康、康奈、报喜鸟、森马等知名企业在内的近百家传统产业企业也介入其中。
葡萄酒,正在成为利润日益微薄的传统产业热衷的投资新方向之一。
“现在温州人投资葡萄酒的热度,很像当年炒房和炒煤,不管原来做哪一行的,只要手上有点钱,都会打葡萄酒的主意。”温州当地一位葡萄酒业内人士说。
温商注册葡萄酒类商标井喷
记者近日从温州金点知识产权顾问有限公司获得的商标查询结果显示,在2008年之前,温州总共只注册了葡萄酒类商标605枚,从2008年到今年一季度,温州当地的企业和个人,总共申请了1165枚商标,仅2010年一年时间,就有421枚葡萄酒类商标获得注册。
值得关注的是,商标申请人的行列中,出现了大批看上去和葡萄酒毫无关联的企业,其中遍及众多皮革、服装、机电、五金、包装、制笔、印刷等各种温州传统产业,更有为数不少的知名温州传统企业在列。
在这些传统的实业型企业中,包括服装业知名的浙江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报喜鸟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红黄蓝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乔治白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等,著名的鞋革企业奥康集团有限公司、康奈集团有限公司、日泰集团有限公司。据记者粗略统计,至少有近百家类似的传统产业企业申请注册葡萄酒类商标。
“一些和葡萄酒业无关的温商,申请注册葡萄酒商标,可以看作为以后进入葡萄酒行业作铺垫。”温州金点知识产权顾问有限公司知识产权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说。
传统企业的另一个篮子
事实上,目前温州各类从事葡萄酒业的贸易公司或酒庄中,不少就有近年来从传统产业成功转行的。
温州六重门酒庄总经理姜芳池,原来做了11年的皮革生意;温州市博力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显敏,原来做了十多年的鞋材生意,进入葡萄酒这行后,他干脆转让了鞋材厂。
在“多元化经营”的思路下,一些以传统产业为主业的企业集团,也纷纷在葡萄酒业布局。以生产聚氨酯新材料为主的华峰集团,其旗下的企业不仅注册了“HUAFON”葡萄酒类商标,还专门设立了葡萄酒事业部,与法籍温州商人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合作经营进口葡萄酒。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前不久陷入破产境地的乐清三旗集团,原来主营电线电缆。2006年,三旗集团董事长陈福财,在江苏太仓,投资了“三旗葡萄酒庄园”项目,项目原计划投资2.8亿元,占地面积750多亩,包括生产展示区、庄园会所、种植园。一位乐清市民回忆,当时,几乎是一夜之间,乐清市所有出租车上都是三旗葡萄酒的广告。
葡萄酒市场的火爆,一些企业也开始关注相关的配套产业。东艺鞋业有限公司投资的东艺物流,在其营运的公共保税仓库,分出一块区域,专门建设了标准化的恒温恒湿仓库,存放着数十万支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葡萄酒。
葡萄酒行业成为资产深水港
据海关统计,自2006年以来,温州市的葡萄酒进口数量与货值,连续五年居浙江省首位。今年5月份,温州市进口葡萄酒394万美元,同比增长2.2倍。
温州市酒类行业协会秘书长徐亮说:“我们协会的会员目前有100多家,这两年有不少传统行业的企业进入,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原来以服装、皮革等为主业的企业。”
“除了这类传统企业,近两年来涉足葡萄酒业的企业,还有不少温州的房地产企业。”杭州葡萄酒文化中心一位资深人士说,2008年金融危机后,葡萄酒价格随着欧美市场的需求减少而大幅走低,嗅觉敏锐的温州人立马看到了其中的商机,而优质葡萄酒会随储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值,在目前的通胀预期下,则被温商视为规避资金风险的一条有效途径。
与此同时,这几年来,传统制造业的利润越来越薄,经营难度也越来越大,不少传统企业都在寻找新的投资方向,”徐亮说,“葡萄酒业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回报预期也是吸引温商的另一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