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是“温州控” 在介绍这几位“意见领袖”时,央视主持人马洪涛笑称,如果你问他们有没有来过温州,他们会不屑回答;如果你问他们来过几次温州,他们会因为次数太多记不清而无法回答。 此次来温的四位专家中,叶檀在半个月前刚刚来过温州,当时是为了参加央视财经频道举行的“探路温州金融改革”高峰论坛;巴曙松在温州金改试验区获批当天,就曾对此事发表过积极的评论;水皮是温州的常客,一年里来温频率或许可达到两位数,而在近期的学界“金改大讨论”中,他一直在华夏时报以专栏的形式发出声音。 马洪涛的调侃其实并不只适用于这三位,以此筛选,国内诸多主流经济学家、学者也都纷纷“中枪”:王巍、保育钧、辜胜阻、吴晓波、贺强、夏斌、马光远甚至吴敬琏…… 可以说,从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的3月28日以来,金融综合改革已经成为国内经济学界最为热点的话题。 共识多于分歧 从3月28日到4月28日,对于温州金改,学界的许多观点也在争论中逐步达成共识。 一个月以来,专家们被问及最多的是“为什么温州十二项任务里没有涉及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这个问题,此次来温的四位给出了几乎如出一辙的答复,全国一盘棋,利率市场化改革不可能放在地方试点。而对于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无论这四位,还是没能到场的“温州控”们,观点已是乐观明显居多,不复“金改十二条”刚公布时那般遗憾声不断。 叶檀认为,十二条中不设计利率市场化本身就已是一种松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原副局长景学成说,随着民间金融的阳光化,利率市场化会自然而然地实现。 此次论坛上,几位专家一致强调,温州金改要做好细节。巴曙松与水皮都是着眼于“十二条”政策空间中的大胆制度创新;叶檀强调风险控制与风险定价;而在各种媒体上,从征信系统到政府职能,辜胜阻等专家学者们也都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意见。 当然,分歧依然存在。比如巴曙松同时也看重小贷公司升级村镇银行的样本意义,而叶檀则认为,给小贷公司松绑令其发挥作用远比村镇银行更有现实意义。 论坛上最“激烈”的一次交锋同样也出现在这两人之间,交锋的话题是“银行业是否暴利。” 为温州减压 温州金改一个月以来,叶檀是表现最为活跃的财经评论员。一个月里,她专门就温州金改问题发表的评论有7篇,鼓劲、担忧、建言,各种情绪纷呈。 在论坛间歇,一家媒体问她,你如何评价温州金改这一个月以来的作为?她很谨慎地说,温州还只是刚刚开始,我们还要看它更多措施的出台。 在学界中,这样的慎言、观察是一种期待。而另有一批人,则是更直接希望温州抛开包袱,大胆前进。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吴国俊说,温州应大胆开放,做好监管,你给百姓发展机会,他们就一定会珍惜的。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说,无需担忧风险,以防范风险为名,什么也不准做,才是最大的风险。 巴曙松也慎言现在,但说起未来的可能性便滔滔不绝。一位论坛的工作人员小声打断他,提醒很快就要轮到他上台发言了。巴曙松盯了他一眼,叹道,你把我兴致都打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