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索面汤2012年04月27日 15:46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都说吃在温州。此话一点不夸张,温州小吃众多,其中的索面汤,就是温州最具地方特色的点心之一,每每令食客津津乐道。 温州索面汤,为何令食客大饱口福呢? 个中重要原因,就是其离不开主料︱︱索面,一种用手工拉成晾干的素面。索面,纤细如棉纱一般,洁白柔韧,口感也非常好,是一般面条不可媲美的。索面,产自温州永嘉、瑞安等地农村,多采用人工制作,其制作工艺一般包括四道工序,即揉面,将精白面粉加入适量的盐和水调和后揉透;搓面,将揉透了的面胚搓揉成比小拇指稍细一点的长长的面绳,盘放入木盆中;绕面,将放置了一二个小时后的面绳,缠绕在一根根长约五十公分的竹棒上,放入一个长长的木柜,再在木柜中将其拉长至二三十公分;拉晒,将放在木柜中数小时的面取出,插到屋外的木架上,经抖抖拉拉,面筋可拉长至两米左右,然后让其自然晒干。晒干的索面成品都交迭成8字形,一绞一绞装入箩筐中,或用包装箱进行包装。食用时,一绞一绞取用。既方便,又不易弄断。 温州索面汤煮法虽不复杂,可要煮好也不简单。一般来说,先备好汤料,即在碗中先冲入沸水,然后放少许味精,再加上老酒,但可不能加盐。其中老酒是重头戏,老酒好不好,放多少合适是决定这碗汤料的关键。温州人大多喜欢农家自酿的老酒,所加的老酒量多少则因人而异,但不可不添加,否则就算不上地道的温州索面汤。碗中汤料备好后,接下去就是煮索面,即待锅中汤烧开后,将索面下锅,下锅时索面要整齐,待水重新沸腾后二至三分钟,就可用漏勺捞出,放入事先盛有汤料的碗中,这样捞至碗里的索面会仍呈纤细的棉纱状,丝毫不乱。最后,在碗中的索面上加香菇、肉丝、葱花、虾干、荷包蛋,有的还配上黄花菜,这样的索面汤不仅外形美观,色味俱全,而且透着一股清幽的农家酒香,让人忍不住一尝为先,大快朵颐。 温州索面汤蕴含浓浓的民俗文化,如温州妇女坐月子时,常食鸡蛋素面汤。产妇产后一个月内,娘家、近亲都要送“月里羹”,其中素面为不可少的礼品。亲友来贺喜时,主人要请客人吃一碗索面汤,以分享添丁的喜悦。婴儿出生满三十日叫“小满月”、满四十日叫“大满月”,要摆酒请亲友,此时索面汤也是宴席上不可缺少的。 如今,索面汤不再只是家庭的点心,已成为温州农家乐餐馆的招牌菜之一,一些上档次的酒店宾馆也烹制索面汤,每逢老人祝寿、生日、妇女生小孩摆喜酒时,都以此为主食。旅居海外的温州人还把吃索面汤的风俗带到世界各地,可谓哪里有温州人,哪里就有吃索面汤的风俗。 索面营养丰富,且易消化,具有强身健体、防老抗衰、滋阴美容等功效,温州人视之为“长寿面”。索面汤以索面为主料,再配以香菇、鸡蛋、肉丝等佐料,更增添了营养,难怪成为人们喜爱的温州传统小吃。 (摘自香港《大公报》 文/士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