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法国侨网 首页 新闻 法国新闻 查看内容

温州 民间金融合法身份将至

2012-5-1 09:45| 发布者: faneuro| 查看: 149| 评论: 0

摘要: 温州为全面金改探路 民间金融合法身份将至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发布日期:2012-05-01“5万元(人民币,下同),月息1.6%,刚好补上了资金周转缺口。”接过盖着大红印章的借款登记单,胡苏亮总算松了口气,“ ...
温州为全面金改探路 民间金融合法身份将至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发布日期:2012-05-01

“5万元(人民币,下同),月息1.6%,刚好补上了资金周转缺口。”接过盖着大红印章的借款登记单,胡苏亮总算松了口气,“从申请到放贷,只用了一周,利息也能接受”。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胡苏亮,1988年出生,大学毕业刚一年,在家人支持下,在浙江温州开了家数码店。可最近,他的店遇到了资金周转问题。

借钱给小胡的是小朱,也是个80后,但小胡并不认识。小朱在温州一家广告公司上班,有些积蓄。“存银行的话,收益太低了。”小朱说。

根据双方的意愿,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的“速贷邦”进行了撮合,小胡拿自己的家用轿车做抵押,借到了小朱的资金。

这笔钱的运转,是温州综合金融改革的一个小案例。

拉开民间借贷阳光化序幕

胡苏亮告诉记者,他当时挑选了一家融资中介机构后,用机动车登记证书等证件登记完毕,就开始等待贷款评估。“我想用汽车作抵押,评估结果是最多可以贷款7万元,但店里发展只需要5万元。”

作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组成部分,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4月26日挂牌成立。这是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后,在民间融资规范化、阳光化进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也被视为温州民资向阳光化探路的标志性一步。

借贷登记中心经温州市政府批复同意,由14家法人、8个自然人投资设立,注册资金600万元。中心以公司化形式运营,经营范围包括信息登记、融资对接服务等。

据了解,只要借贷登记金额突破1万元,市民到登记服务中心进行备案登记都是免费的。中心负责人徐智潜说,登记中心是带有公益色彩的纯服务机构,为借贷双方提供资金供求信息的登记和发布,同时帮助进行资金配对,为借贷双方提供一个对接平台。

目前,在服务中心的二楼大厅,已经入驻的不仅有宜信、速贷邦等从事民间借贷融资对接业务的中介机构,还包括浙江高策律师事务所、华东公证处、温州华正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等配套服务机构。

“只要借贷符合法定利率,私下达成协议的借贷双方就可以到中心完成登记。”温州市鹿城区金融办副主任姜辉说,通过登记中心备案后,民间借贷将被置于阳光下。

徐智潜说,过去由于信息不对称,民间借贷者的月利息一度高达3分或者是4分,登记服务中心的成立可推动民间借贷的阳光化,通过市场竞争,有效地降低借款的利息。

另一方面,由于以前民间借贷多为个人“私下协议”,一旦借款方没有能力还款,贷款方会非常被动。而由于民间借贷信用系统缺失,借款方往往还会继续借款,贷款方不得而知。“通过中心的登记,借款方一旦有逾期还款等不良记录,就会被记录在册,影响其今后的借款资信。”徐智潜说。

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表示,成立登记中心的目的,就是让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降低投资风险,“借贷双方可以见面谈利率、谈条件。入住的贷款服务公司则提供公证、担保以及法律等专业服务”。

让民间金融有合法身份

虽然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只是崭露头角,但事实上温州民间资金早已跃跃欲试。据悉,仅速贷邦一家中介机构,试营业一周,已经有5000余万元出借资金前来登记,最少的10万元,最多的500万元。

而在温州,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批复至今仅一个月,除了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还成立了民间资

本管理中心;在为新增30家小额贷款公司寻找主发起人中,一改以往的审核制,实行市场化招标制;为了助阵“金改”,面向全国竞争性选聘108名金融人才。张震宇认为,这都是金融领域中的新尝试。

据了解,温州此次将重点推进五大领域金融改革创新:建立健全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组织体系;大力推进民间金融阳光化和规范化;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培育和发展地方资本市场;强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和风险防范。

而完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健全民间资本市场体系、创新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地方金融监管体系,被列为改革四大重点。


佩服

高兴

支持

新奇

感动

愤怒

难过

流汗

最新评论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5-6 14:49 , Processed in 0.015864 second(s), 19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