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回声报》常驻北京记者格雷滋庸15日围绕《北京面临外地民工的怒火日益高涨》为题的文章写道,中国民工的怒火正在酝酿、燃烧。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网以“中国民工问题可能是中国的最大隐患”为题报道了上述文章。据报道,《回声报》的文章援引中国国务院下属的发展研究中心一项研究报告提出警告称,必须改善到城里的民工的命运,否则,民工可能成为造成不稳定的“重大危险”。文章全篇关注城市民工“边缘化”,被看成“廉价的劳动力”或被“忽视甚至歧视”的现象,呼吁北京当局不要忽视中国民工的期待。
其实,北京当局早已关注民工现象。针对近期大陆一些地方出现的本地人与外来务工人员的摩擦事件,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6月15日第9版“人民时评”栏目刊登署名詹勇题为《流动时代唱好融合大戏》的文章指出,让不同人群和谐共处,携手融入不断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图景中,是今天社会管理需要破解的新课题。
该文指出,在世界视野中,主要工业化国家也经历过这种社会治理进程。从普遍采取“关门政策”到有序开放、从全面排斥到促进融合,许多发达国家的政府,现在也纷纷致力当好“裁判者”和“服务员”,协调好不同民族、不同来源地居民的利益,解决好不同诉求、不同文化的社群矛盾。这对我们不无启示和借鉴意义。
文章赞扬“协调社会关系”的融合则和谐,排斥则俱伤。从这个意义看,中央提出“协调社会关系”,要求把“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作为重要内容,并注重“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