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药品短缺、断市以及在亚洲制造的品质恶化,引起法国对药物供应的忧患意识之后,外迁的药物制造商被呼吁重返法国之声响不绝耳。令人忧虑的药物供应情况足以让法国药品和药物原料供应业,届临拉响警钟的地步。与此同时,法国卫生局希望加强管控外国制药厂,因为当前西方国家八成药物是在中国、印度或巴西制造,其余两成当中有30%-40%是在法国生产,余下是欧洲其它国家。
法国药厂尚算是好学生:塞尔维耶(Servier)采购100%的欧制原料;赛诺菲(Sanofi)多亏自己的精密化学工厂在欧盟生产50%的药物成份。然而,它们已经倾向效法英美国家的做法,将药物成份的制造交给承包商,本身只保留生产药物的配方。理由是制药商希望集中在研发和推销方面,选择将药物生产外移以降低制造成本压力。生产移向印度或中国的诱惑极大,因为当地的产药成本起码便宜15%。 然而,法国卫生当局却忧心如焚,因为分开的生产链导致药商或卫生局难以监视原材料的制造,致出现品质的问题。已经计有20个制药点,被欧盟拒绝或撤销其优良制造证书,其中75%涉及印度和中国厂商。此外,还有供应的问题,今年上半年法国卫生安全局已经警告31种药品,恐怕因没有存货在售罄之后断市。选择停止无利可图的生产,可能导致若干药物断市,正如一种用作对抗皮肤癌的氮芥成份,以及一种分析癌症的主要放射性元素锝99。目前,药物供应的困难仅局限于医院,但稍后影响药房的威胁也难以避免。原因在于药厂存货管理出现问题,特别是集中兼减少新兴国家的供应源头。目前,80%的药物成份集中在中国和印度生产,而30年前只有20%。自从罗地亚制药集团最后一家工厂于2008年在法国关闭之后,欧盟已经不再制造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镇痛剂醋氨酚。 欧盟根据法例准备加强药厂负起监视其产品素质和制造的责任。新法例同时规定提高制造药物成份的成本。在工业方面当局当然是主张重返法国生产,毋庸置疑这是政策的问题,政府甚至不惜以强制手段,防止放弃法国制药的独立能力。建议设立以「科研免税」的模式,准备让回流法国的生产商获得免税优惠。法国卫生安全局大力推动和世界其它卫生机构合作,进一步监视亚洲的药物制造情况。然而,卫生局本身的药物总管处人手不断减少,所以必须和国际合作改善对中国制药的监视。法国同时和中国当局合作,以提高中国对药物生产的管控。欧盟同时准备从药品工业,获得不符合良好运作的药厂名单。 法国传统上是制造药物和疫苗大国,药品产量在欧盟独占鳌头,收益高达346亿欧元而领先德国。现在西方国家的药物企业只负责药品的配方而放弃生产,分析家将药厂外移归咎于当局施予降低成本的压力,以及15年来使用非专利药的推动,结果吸引中国和印度争取到庞大的药品市场大饼。欧盟的非专利药生产,40%-50%已经落在中国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