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法国侨网 首页 新闻 今日推荐 查看内容

老汉囚禁女子两年 扒光防逃跑 被救时已失语(组图)

2012-2-14 15:03| 发布者: faneuro9| 查看: 154| 评论: 0

摘要: 老汉囚禁女子两年 扒光防逃跑 被救时已失语(组图) 国际在线2月13日,河南开封杞县左洼村,两年多了,女子终于在媒体与警方的合力解救下走出被囚之地。2012年2月13日上午,报社接到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新闻线索:河南开 ...
老汉囚禁女子两年 扒光防逃跑 被救时已失语(组图) 国际在线

 


2月13日,河南开封杞县左洼村,两年多了,女子终于在媒体与警方的合力解救下走出被“囚”之地。

2012年2月13日上午,报社接到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新闻线索:河南开封杞县左洼村的一户宅院里,60多岁的老单身汉王栾(音),囚禁一名20多岁的妇女长达两年之久!当天下午6时,这名被困女子成功救出。

爆料 女子负气离家出走被老汉囚禁两年多

昨天11时,在前往开封杞县的热线车上,知情人孟女士向记者讲述了这个她耳闻目睹的一桩令人匪夷所思之事:

“白净、俊俏,但看人眼神里却透出一股怯意。”这是被囚禁的女子留给孟女士最深刻的印象。2010年4月5日,到杞县湖岗乡左洼村探亲的孟女士,趁着邻居王栾不在家时,亲眼见到了这个被亲戚议论多日的女子。

“她的脸白生生的,可半边脸都是乌青的,身上竟然一丝不挂。”孟女士说,当时她只在小屋子旁边呆了几分钟,就有人出现在身后,她来不及搭话便匆匆退出。

孟女士的亲戚是这样跟她讲述:2009年的种麦时节,女子老家在开封尉氏,因跟家人吵架负气出走,后来到了左洼村。那天傍晚,在左洼村老单身汉王栾的哄骗下,流落街头的她只好住进了王栾家。起初,王栾对这名女子还算不错,可过了一星期后,当她表示思念家里的孩子想要回家时,王栾将女子反锁家中,并用家养的狗来守着门。为了防止女子从家偷跑,王栾扒光了她的衣服,还经常用暴力手段警告她不许回家。就这样,王栾囚禁了女子长达两年多。其间,孟女士的亲戚经常在夜里听见被囚女子的惊呼惨叫。

 



2月13日,河南开封杞县左洼村,门口的这张破床就是被囚女子的栖身之地,旁边是落满粪便的鸽子笼。

行动 全媒体记者联手警方解救女子

下午3点半,记者带着知情人孟女士,来到了杞县湖岗乡派出所。

派出所副所长范国松得知记者来意后表示,决定等上级机关派来援手。

在记者建议下,范国松到附近居民家里找来几件衣服,并抱来一床被子。

下午5时,杞县公安局副局长李传芝带领10名防暴队员和5名治安员来到了湖岗乡派出所。

“根据现在掌握的情况,我们应该先派出一组人去打探情况,摸清住户的地形,防止其从后门溜走,但绝对不能打草惊蛇;另外,据知情人反映,女子被关的地方有狗,但是几条尚不清楚,要做好防护工作……”

 

2月13日,河南开封杞县左洼村,囚禁女子2年多的小院。

 


直击 女子腿变形长发凌乱 人已失语

下午5时45分,在知情人孟女士的引导下,解救团队一路飞奔,赶到了左洼乡单身汉王栾家的院落前。

民警迅速封锁了通往王栾家前后的道路后,李传芝带领一名女警打开了被铁棍闩着的院门,率先冲进屋内。

“我们进去的时候,她就躺在床上,身上穿着挺薄的衣服,屋里有几只鸽子。看屋里的情况,她应该是屎尿都在床上。”李传芝告诉东方今报记者,“她一开始没啥反应,后来我们说是公安局的,是来解救你的,她才把衣服穿上”。

李传芝和女警为屋内女子穿好带去的衣服后,打开房门将她搀扶了出来:她的身形瘦弱佝偻,双腿似乎失去了行走能力,只是依附着身边两人搀扶的力量在行走,一条腿已经变形。她的长发乱糟糟的,已经卷成一团,垂在眼前,看不清容貌,但从其露出的嘴巴可以看出,她至少缺了两颗门牙。

这难道就是知情人所说的那个白净、俊俏的女子?两年多的时间,她究竟经历了怎样的非人待遇?

在围观群众的一片唏嘘声中,女子被搀上了警车,整个解救过程只有短短几分钟。

“你别害怕,我们是来救你的,你叫什么名字啊?”“你多大了?想不想孩子?”在开往县公安局的路上,无论记者怎么询问,被解救出来的女子回答记者的始终只是一个字“啊”。

她已失语。

女子坐在车上,垂着头,身上散发着鸽粪的味道。李传芝说,她马上安排女警带着女子去洗澡。

 


佩服

高兴

支持

新奇

感动

愤怒

难过
1

流汗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8-21 09:34 , Processed in 0.016957 second(s), 18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