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中国在今年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它的发展也启发着一些别的国家。那么,究竟是否存在着一种中国模式呢?
中国总理温家宝今年3月份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表示,“我们从来没有把本国的发展当作一种模式。”“但是每一个国家都可以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学习别国的经验。”
最近一期的《观点》杂志撰文认为,如果说还不存在形成理论体系、可供借鉴的中国模式的话,那么,从中国最近三十年(1980到2010年)所走过的改革开放之路可以观察到以下几个特征 :
中国改革开放之父邓小平借鉴邻国苏联解体的教训,于一九九二年决定展开经济改革,全国人民纷纷奔向致富之路。
现任总理温家宝日前强调:“以经济建设为发展中心,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
中国政府本着建设一个受到世界尊重的强大中国的目标带领中国发展的步伐。为此,他们采用了一种特别的模式。首先,遵循实际和谨慎相结合的原则。邓小平曾经有过一句名言:《摸着石头过河》。中国的领导人于是在展开全国性改革之前先进行小范围的试验,于1980年设立了经济特区以吸引外资,通过创建合资企业和技术转让使中国人了解市场经济体系并且接触最现代化的技术。现在,所有大城市都有自己的经济开发区。而且,中国还建立了自己的铁路、公路、航空和电信网络,并尝试着在人民币可以兑换之前进行人民币国际化测试。一种国家资本主义的模式已经形成:政府仍然插手关键行业,有不少国营企业上市,新科技、洁净能源等领域的私营企业能够得到政府的资助。
中国经济发展的另一大特点在于共产党时期遗留下来的计划经济传统。但是,通过长期商讨而出台的力求解决当前问题的最新计划代替了五、六十年代占主导地位的强制性分摊。第十二个五年计划(2011-2015年)努力更加合理地分配经济增长的成果,以缓解紧张的社会矛盾。而前一个五年计划则更多地注重于中国工业领域的建设。
为了顺利实现在遵循公正合理原则的同时取得全国性发展的目标,中国政府希望能够创造一个稳定的政治和社会气候以及和平的外交环境。邓小平建立起来的集体领导体系由一位共同推举产生的主席、一位改革派总理和一个五至七人的政治局常委会组成,代表了共产党内不同的政治派别,对有关问题作出集体决定。正常情况下,国家领导人的任期是十年(每届五年,共两届)。部委在位者有五年的时间来建立业绩,发展网络,掌握行政领域的关键问题和运行方式,使自己即位后能够迅速有效地展开工作。这种组织方式的益处在于能够制定长期的策略。
这种刻意寻求稳定的意念往往排斥不同的意见。但是,中国领导人找到了一个用来解决社会问题的“经济性”方案:打击通胀、打击腐败、增加低收入者的工资、创造就业、发展社会补助事业,为2012年权力交接作准备。因此,中国政府目前正在与时间赛跑,尽快解决重大的国内不平等现象。
(编辑:李缃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