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首个跨地域合并组建的农村社区——巨屿镇花前社区挂牌成立。其下辖社区党组织、管理委员会及社会服务站,该社区成为了原云湖乡1800多名下山搬迁村民享受全方位服务的新“娘家”。不仅如此,该县通过“转、并、联”设置的60个“联村大社区”,将会让越来越多的当地村民,享受到在新“娘家”办事的便利。
“转、并、联”是我市此次村级组织设置改革的三种方式。其中,“转”是指村转为城市社区,建立城市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并”是指群众迁入中心镇的农村社区后,合并组建农村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联”,是指多个村联合设立联村党组织和管委会村级组织。在文成县的先期试点中,巨屿镇花前社区通过“并”试点,以让下山移民能在居住地享受居民服务及社区功能,实现村民安家又安心。玉壶镇上林、东溪社区通过“联”试点,以弥补乡镇撤扩并之后部分地区政府功能的缺位和弱化。
“只见新房不见新村”,这是原云湖乡1800多名下山搬迁村民,在入住巨屿镇方前安置小区3年来的困惑。受户籍限制,云湖乡移民的子女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等方面行政管理工作,一直归属于云湖乡管辖,村民要办理各类证件手续,至少要坐3小时的车回到云湖乡。
巨屿镇花前社区的挂牌成立,让社区内的下山搬迁村民“回乡办事”的问题得以解决。花前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成立后,法规咨询、计生服务、纠纷调解、劳动保障等事项就能直接在家门口办理。社区里新成立的方前安置小区党支部,还接收了原云湖乡部分党员的党组织关系,他们今后也能在家门口参加党组织活动。“更重要的是,原来两个乡镇的村民,今后在社区服务管理等诸多方面,将打破界限融为一体。”巨屿镇副镇长蔡晓艳如是说。
包括巨屿镇在内,文成县村级组织“转、并、联”改革正在“九镇一乡”全面铺开。在试点“联”建的玉壶镇上林社区,其便民服务中心内的党员、社保、计生、华侨、民政等办事窗口一字排开。原上林乡5个行政村的3000多位村民,能在这个新“娘家”享受该镇41项便民服务中的28项。除便民服务中心外,上林社区的组织架构中,还将产生一个新型群众自治组织——农村发展协调委员会。玉壶镇党委书记刘一灵介绍,在社区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规划建设、民生公益等事项决策上,协调委员会整合村民意见,并具备一定的“拍板”能力。
截至6月5日,文成县已在试点基础上,建立31个联村社区型组织,预计本月底前基本建成60个“联村大社区”。文成县组织部负责人表示,“联村大社区”作为村民的“娘家”,不仅要为村民解答“原乡政府被撤并后办事会不会麻烦”、“被撤并乡今后发展怎么办”的疑问,还要构建强化服务、方便群众、有利管理、促进发展的新型社区结构。(杨世朋 钟建芬 夏文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