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根据开发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拟在“十二五”期间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打造占地2000亩、百亿产值的“光伏产业示范区”。去年以来,重点培育发展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其中,太阳能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初步形成集聚效应,产业链趋于完整。截至目前,温州开发区共有光伏企业14家,其中已供地8家,拟供地企2家,租赁生产企业4家。其中供地总用地面积达531.6亩,总投资近55亿元,达产后可实现产值135亿元。这些企业处于光伏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单晶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光伏组件到逆变器等关键辅助部件。其中,生产单晶硅片的有天瑞硅光能、亨美硅业、索乐太阳能、奥博新能源、晶能太阳能等;生产太阳能电池片和组件的有正泰太阳能、天晶新能源、竞日新能源、日强光伏、东盛光伏、兄弟阳光、昌隆光伏、恒光新能源等;生产逆变器的有埃菲生能源、格瑞特新能源等。2010年至今增加20余条太阳能生产线,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
二是龙头企业示范带动,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去年底落户的温州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其在滨海园区的工业园日前正式开工建设,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达产后产值70亿元,计划将在2012年建成300MW微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及550MW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项目,主要生产销售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单晶电池组件、多晶电池组件等。公司成功掌握第二代薄膜电池技术,电池稳定转换效率达到9%以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太阳能行业空白。其它企业也积极从国外引进先进设备,招聘专业人才,攻克光伏产品技术壁垒。浙江埃菲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由阀门专业制造企业中国保一集团投资创立,是浙江省首家通过国家金太阳认证、欧盟CE认证和TUV认证的光伏逆变器生产厂家,其光伏逆变器和系统集成技术,正为国内外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项目的建设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光伏逆变器已成功应用于海内外多项太阳能光伏系统工程中。浙江光达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聘请专家花巨资成功研制达到国际同等水平的电子银浆,目前正在攻克原料批量生产稳定性的技术环节,有望打破国际垄断,降低光伏产业的成本,预计今年下半年可推向市场,投产后年产200吨电子银浆、年产值20亿元。
三是传统企业转型成潜力股。在产的一批太阳能光伏明星企业产生了“鲶鱼效应”,一些传统企业也纷纷转型进军光伏产业,浙江亨美硅业科技有限公司从原本的服装生产转型生产太阳能单晶硅片,投入2.4亿元建设年产出300万片电磁片生产线,产值可达3亿元。而从低压电器生产转型的浙江格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开发区建设年产10万台太阳能并网逆变器生产线,预计投产后的产值可达5亿元。大自然钢业集团有限公司筹备成立了新能源有限公司。还有数家企业也开始筹划转型光伏产业。
四是抱团作战增实力。虽然产业链正在完善,但由于企业的规模还不大,整条产业链略显“单薄”。面对大订单,需要“抱团”共赢。目前这种产业链延伸,抱团共赢得模式正在开发区企业内积极尝试。上下游产业链能共同推进产业的发展,上游产品能直接提供给下游企业做配套,如温州弘道实业有限公司,就可为正泰太阳能公司提供配套产品“电子浆料”。日强(中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实现光伏产业一体化,自身在电磁片、拉棒、切片、组件等各个产业已形成50兆瓦的生产线,同时与“天晶新能源”等其他光伏企业合作生产,提供电磁片等产品,实现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