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赚钱故事] 中国花布大王陆亚萍走向成功的奋斗经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5 18:36: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外地农家女匆匆来到人生地不熟的中国轻纺城,几乎是“一夜之间”,摇身成为6万个摊位的“霸主”。  
      
      一年中就开发出1000多种领导市场潮流的花布新品源源推向国内外。就连在她属下从事搬运的员工也时夸海口,偌大的上海,有花布销售的地方就有“亚萍”品牌的存在。
      在没有真正与她接识并到过其工作现场体验的人眼里,这些似乎是“天方夜谭”。  
         
      然而,这就是陆亚萍。她说,奇迹正是在许许多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创造中发生的。这位身上仍多少保留着农家女纯朴的女企业家语气执著,充满哲理,眼光里透出一种坚毅。
      
         
      一份新近出版的权威资料显示:陆亚萍,江苏海门市麒麟镇烈星村人,今年43岁,高级经济师,海门市政协委员,江苏省女企业家理事会常委,南通市女企业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轻纺城私营企业协会副会长,亚萍布业有限公司董事长,1999年生产销售花布1300万米,2000年可达1500万米左右,产品打进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轻纺城经营规模最大,被誉为中国花布大王。
      
      循守已定论或已定势的事物,捕其不足,试作完善,这是大多数卓有建树者的奋斗格式。她却另辟蹊径,致力去寻求、创造一种新的事物……  
         
      出生农门的陆亚萍有兄妹6个,家境贫寒。中学毕业后,天性活泼、聪明好强的她当过大队干部,进过社办企业。在那个年代,两者中无论哪一项工作都是农村青年求之不得的。然而,社会实践不久的陆亚萍就有了自己的观点,一个人应找一项真正属于自己的事去干,去干无框框、无约束的事才有可能使自身得到最好发挥。那时,她就觉得自己与布有不解之缘。
      
       她想学裁缝,可拜师学艺得花钱,于是便自购书籍,用旧报纸作面料,依样画葫芦……居然很快掌握了裁衣本领。  
       她发现男士穿的田径短裤,商店里要卖3元多一条,而买布料加工只需2元多,便立即动手,也很快有了成就感。  
         
      在父母的眼里,这位排行第四的孩子就是与众不同,尽干一些人家没有干、不敢干、不想干的事。在不少人尚患“割资本主义尾巴后遗症”的年代,一个姑娘家有此胆量,别说在乡里,就是在一个县里,也可谓凤毛麟角。对此,不少人啧啧赞赏:这姑娘可是干大事的料。当然也少不了一些人的非议。
      
         
      1982年,陆亚萍与大学毕业分配在连云港工作的施建新喜结良缘。当时社会上“城”、“农”等级观念大,很难找到通婚的实例,这桩姻缘也就在当地传为美谈。小伙子被她不凡的魅力深深吸引,而作为农民的她说,这就是她一开始的“站位”。本来可以随丈夫去城里,可陆亚萍不愿依附。前期积累的经验,当地市场的实际,她毅然办起了童装厂,尔后顺应需要设摊卖布。
      
         
      到1991年,小小的海门市场已使陆亚萍感到无回旋余地。那年,她在丈夫的支持下,带着所有的积蓄,与妹妹一起来到南通市区,接连投资150万元承包了两个国营商场,除了经营各种坯布、面料,还扩展经营羊毛衫、时装等商品。几经周折,两个原本严重亏损的商场很快出现转机,并跻身到同行业的冒尖地位。
      
      很多与陆亚萍相识并相邻经营过的人一直揭不开一个谜:为何在她的前面洒满阳光 ,都是大道,没有挫折和失败,难道这就是财运吗?  
         
      其实这些人不了解陆亚萍。因为她从来没有把将很多人吓倒的“挫折”乃至“惊险”当成一回事,四处张扬,让人看到的只是迷人的结果。一次,她与丈夫身携巨款到浙江进货,岂知一下子走进了当地的一个“黑社会窝点”,差点丢了性命,回家后夫妻俩关在家里痛哭一场;有两次,陆亚萍乘坐的货车翻入河中,落汤鸡似的她在病床上睁开双眼时发现自己又死里逃生了;另有一次,生意做砸了,几天工夫几乎蚀了几年赚来的钱……
      
         
      陆亚萍归纳了构成成功的三大要素:运气,才气,胆气。她认为,赶不上一个新时代,纵然有天大本领也无用武之地,因而不能轻易放过每一次机遇;本领再高强,拥有的知识再多,不去实践,不很好地应用,也只能等于零;而有闯劲,大胆去干,甚至不惜冒险,这能弥补自己身上的许多不足。她说,就她而言,胆气超过了才气。
      
         
      永不满足,才能永远向前。陆亚萍已把这句话写到她人生这部书籍的扉页上。1995年下半年,她先后到南方10多个城市考察,并于当年底带人开进了亚洲最大的轻纺市场——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同赴南通时一样,这次还是破釜沉舟,投入了全部的积蓄,花50万元租了一个门市,花40万元买了仓库和住房。此时,陆亚萍或许还不知道,她是第一个踏上中国轻纺城做生意的江苏人。
      
      在激烈的竞争中,不少人甚至身陷绝境,不能自拔,后来者均退避三舍,她却迎头而上,理由是在此环境中求胜,才能练就真正的竞争力……  
         
      从经营一两个小商场到进入全国性的大市场,从面对消费者的零售企业转为与零售商打交道的批发单位,凭着陆亚萍那种“世上无难事”的韧性和理性,由刚入市场亏损15万元很快急转直上,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陆亚萍有个目标,一年适应,二年主动,三年冒尖。而实际上,陆亚萍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走完了三年的路程,在近2万个花布经营户中脱颖而出,坐到了中国轻纺城头号布商的宝座上,成为响当当的轻纺城亚萍布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以后几年,一年一大步,市场份额越占越多,名声越来越大。谈到成功的经验时,陆亚萍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快人一拍,先人一步,胜人一筹,高人一等,多人一码。
      
         
      也许人们无法相信,在中国轻纺城,今天很热销的产品到了明天或许已无人问津。然而这却是市场铁一般的规律。同样令人无法相信的是,陆亚萍的布从未出现销不动的窘境。这也是铁一般的事实。一些见过陆亚萍干事的人毫不夸张地说,他总算看到了、懂得了什么是效率,什么叫雷厉风行和立竿见影。坐在陆亚萍旁边20分钟,已有3只花布新品设计定型,而仅仅10个小时以后,此花型的布便源源不断运到了她的仓库和门市上,而一天后已销出和订出多达5千匹以上。
      
         
      她做到这一点,绝非一日之功。不论到哪里,陆亚萍头脑中始终灌着花型,并给自己布置任务,平时一天没有1只花型定型、销售季节一天无5只以上花型问世决不停止工作。有一次在广州街头,她见一位妇女穿的一条裙子花型独特,就紧随不舍,结果用10倍的价钱买了这条旧裙子,而当夜便以此为原型设计出了三只新花型产品。
      
         
      陆亚萍说,快人一拍很大程度上是与人抢时间差,大家同样能够设计开发出来的产品,你抢先投放市场就能争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而先人一步,则是与人抢先“应用”,社会上哪些人有什么需要,或国内外市场将流行什么新款应及时、超前捕捉,先行推出。陆亚萍还总结了开发三术:一是细分开发术,按国内不同地区、民族的爱好,按不同年龄层次消费者的习惯,组织设计;二是应时开发术,超前研究社会消费心理,捕捉市场走势,不断设计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品种;三是扩张开发术,不再囿于南方、国内市场,着眼于世界上能打开局面的国家和地区设计花型。
      
         
      陆亚萍新品开发的速度达到了惊人的地步,这令每一位竞争对手折服。其实,对一直处于高效运转的陆亚萍来说,似乎感觉不到吃力。在新品设计中,她更多的是采取原型发散思维、垂直延伸思维、横向比较思维,在细小的一点上求突破,因而往往一个信息、一个点子就生发出数种数十种的花布新品。那末,她的花布为何总是灼手可热?陆亚萍风趣地说,一只产品吃成个大胖子已成为历史。人满为“患”,货满亦为“患”,这是她的经营秘诀。为此,她对再好销的产品也控量生产、上市。如市场上需求量估计为100,她的产量为80-90。
      
         
      在现有条件下,要做就做最好的。这是陆亚萍坚定不移的目标。在品种上,除大力实施攻其一点的简单设计战略,还着力进行脱胎换骨的复杂研究。她推出的三角织造精品麻,就在市场上率先改变了花布传统型的织造体系。在品牌上,则率先以个人名字命名产品,注册商标,大力宣传,让亚萍花布叫响,誉满市场。在经营上,实施社会化组合生产,以承包机台和车间的方式,将人家的工厂作为自己的生产系统,尽快形成了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一条龙的运作格局。
      
         
      量是规模的重要体现。陆亚萍把积攒的每一分钱几乎都用到事业的再发展上。现在,她在经营上的投入已达到2500万元,在中国轻纺城的经营面积已由初期的20多平方米发展到1700多平方米,是市场同类企业中经营规模最大的实体。她一开始就提出新品取胜法,1996年她设计的花型100多种,第二、第三年分别达300多种和500多种,1999年和2000年均超过1000种。
      
         
      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企业主不想赚钱,这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她却见地独到:最根本的是要求企业尽量摆脱一个钱字拼命干事业,成功往往在人无意识或不经意间实现了……
      
         
      陆亚萍说,如果说钱,她已赚够了,她的儿辈也用不完。她干的是事业,从事业的角度而言,钱算不了什么。她同时教育自己的女儿,一个人为了成功去干,或许最终不会有什么收获,而一个人为了事业不停地去干,或许当他自己觉得不怎么样的时候,实质上已成为一个成功者,得到社会的认可。
      
      在亚萍公司,一天一定价这是按市场行事,在一个时间段内,这个价是铁口价,童叟一样,哪怕亲朋好友买再多再少也不例外。陆亚萍认为,  
      这是他们树立信誉的标志性工程。  
         
      在中国轻纺城的成功经营,使陆亚萍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心愿,并很快随这一心愿在她起步的海门、南通开设了亚萍布业分公司。陆亚萍不再是过去的陆亚萍。她宁愿先舍弃上海、北京等大都市的商机,首先投巨资于家乡,目的是想寻求一种回报,联起事业发展中更有意义的环节。她多次对在此经营的妹妹说,你这里最大的责任是不亏本,同样也不赚钱。
      
         
      一个农家女发展成为中国的花布大王,这是陆亚萍四邻八舍的骄傲。1999年,她婆家乡镇的党委、政府诚邀她回家讲课,正忙于旺季销售的陆亚萍二话不说,把要接洽的外商丢给自己的助手,连续两夜没有很好休息,驱车往返1千余里,无私介绍自己的成长之路和经营之道。
      
         
      陆亚萍历来认为,她所从事的事业不是她个人的,而是整个社会的,是企业内每一位员工的。因而,为社会多做一些事,她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企业现有的近200名职工中,招收的下岗职工就达45人,还有一些是贫困家庭成员。有一个女孩,父母长年生病,家庭面临困境,当其上门求助时,陆亚萍毅然将其收作“徒弟”,细加培养,并亲自上门看望其父母。对于社会应该的捐助,她总是竭尽全力,从不讨价还价。她向一个学校捐助了8万元,在1998年抗洪救灾中拿出了6万多元,为家乡的路桥建设花掉7万元,每年还要看望敬老院老人……
      
         
      作为政协委员,陆亚萍即使再忙,都从浙江回到海门参加每次活动。她坦言,近几年浙江为何发展得快,那里的环境是真宽松,干部是真服务,办事是真讲效率。  
         
      面对着中国花布大王的桂冠,年年有规划,月月有目标,天天有任务的陆亚萍正一刻不停地描绘、实现着自己的宏伟蓝图。目前,投资1000多万元的又一家分公司已组织运筹,闯进真丝领域一举开发的数十只新品同时推向市场,建立服装企业和赴国外创办连锁公司等计划也已摆上议事日程……  
      


  我们希望看到一个亚洲级、世界级花布大王在中国尽早诞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5-30 21:21 , Processed in 0.055534 second(s), 17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