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学讨论] 展望欧洲华文文学的未来(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5-15 11:25: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展望欧洲华文文学的未来


半世纪来,欧洲华文文学披荆斩棘从无到有,走到今天,情况已大大改观。中国语文和华文文学,比起60年代的荒凉情况,可算开荒已经成功,沙漠不单变成绿洲,而且郁郁成林,繁花满树,别有一番风景。 其实文学和音乐绘画一样,也属艺术作品范畴。区别在于音乐用音符表达,就算一个音符也看不懂的人,只要他有与生俱来的乐感,亦能〔闻弦歌而知雅意〕。绘画用色彩和笔力表现,一个具足够美术修养的人,不论是什么国籍,人种,都可凭籍视觉直接欣赏。唯独文学,中间隔著文字的障碍,如不懂那文字,是无法直接阅读品会的。 对今天的欧洲人来说,华文已不再陌生。一些大学的汉学系报名学习者众多,多到甚至要严格筛选或在学习过程中淘汰。在某些国家,譬如法国、德国、瑞典,瑞士,丹麦等国的中学里亦设有中文课程,供学生自由学习,算做课外活动的一种。这对旅欧的华文工作者是极大的鼓励。唯华文是十分深奥的语文,纵然学会一点日常会话,或造简单的句子,离阅读文艺作品还有遥远的路程。海外华文文学要在在海外生根,必得有海外读者。同样道理,欧华文学要在欧洲生根,必得要有欧洲在地读者,这类欧洲读者,也包括我们华人自己的第二代,第三代,及更远的后代。 但欧洲在那里?离方块字的发祥地中国有多远!如果我们梦想有一天,在那片广大而遥远的西方文化沃土上,出现一些黄发碧眼的华文文学的读者,甚至作者,是不是在痴人说梦,异想天开,荒谬绝伦! 语文靠学习,历练,研读。要有人愿教,有人愿学。远的姑且不论,只说欧华作协,教授华文的比例数就够大,随口可举出的有林凯瑜,车慧文,邱玉,颜敏如,黄世宜,郭凤西,林奇梅,穆紫荆,黄雨欣:高丽娟,麦胜梅,谭绿屏及去世的郭名凤等等。这只是眼前知道的,很可能还有我不知或遗忘的。

高丽娟,邱玉从1980年代起起,就在大学里任中文教师,把本来一个〔汉字〕也不识的洋学生,教得能读汉字,懂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来自台湾的林凯瑜,在除了她本身,根本看不到什么华人的波兰,居然成立了一个〔汉语学校〕,几十个学生都是波兰人。学生的目标是有一天能与中国人做生意,或是去中国工作,有些人想去台湾或大陆进修,读硕士博士。她还出版教材,波兰的书店里摆著她编写的中波文教科书。

       另有个自办学校的是德国的黄雨欣,学生30人,以一对一的方式因材施教,她的学生在世界范围内的学生华文作文竞赛中屡拔头筹,令她非常骄傲。英国的林奇梅又做校长又教书。郭凤西是比利时中山学校的校长,学校已有四十五年历史,有中国人,也有纯洋人。从最初的十来个学生,发展到今天的240人,足以说明其成就。 在大学里27年,专教中国语言及文学的车慧文,可谓桃李满天下。柏林自由大虽属德国,却是非常的国际化,因此学生来自世界各处。车慧文的学生中,出了多位出类拔萃的博士,教授等〔汉学〕专门人才。一位 Dr. Waltraud Paul 是巴黎国家研究院语言所院士,第三大学教授,并主编研究院的语言学报。我识认的一位冯铁〔Raoul David FINDEISEN〕教授,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现在已是知名的汉学家。柏松〔 Bossung〕教授,是海德堡大学的系主任,汉堡民俗博物馆的亚洲部主任,苏珊Susanne Knödel也是她的高足。车慧文教出的杰出汉学家远不只这些,无法一一例举。 这些西方的汉学家们,正在向他们的学生传授华文,将来他的学生也会继续传下去。总结以上的分析,我们似乎没有理由对欧洲华文文学的未来发展,不抱乐观态度。    当然,我们绝对知道,〔欧洲华文作家协会〕不能代表今天的整个华文文坛,有些作家不喜欢加入任何组织,刻意要保持人身和创作的绝对个体性。但二十年前协会成立时,欧洲的绝大多数作家都在其内,而且我们以〔欧洲华文作家协会〕的名字,向会址所在地的法国政府文化部,正式注册登记。另亦向台北的侨务委员会正式注册立案。我们这样做,因我们志在整个华文文学,和整个欧洲。

2000年法籍华裔作家高行健,以《灵山》为代表作获颁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传来,引起一片错愕、惊讶。因为大多数的华人不知高行健之名,更不知有此小说。尽管西方一些报刊讚誉有嘉,华人报刊报刊登出的文章,却是负面多于正面,讥讽,挖苦,以至谩骂的屡见不鲜,有篇文章的题目竟然是〔好一座文化垃圾山〕。众口熏天之余唯独欧洲冷静而欣喜,觉得高行健获颁诺贝尔文学奖,是欧洲华人的骄傲,虽然也未见得看过他的作品。 这时我已人在美国,好几家报刊邀我写有关高行健的文章,虽然我一再解释,只见过一面:1987年,柏林自由大学汉学系曾邀请我以台湾当代文学与个人创作为题,发表演讲,应邀赴德国从事绘画创作的高行健也在座,会后主持人车慧文女士请我们在餐馆吃饭。谨是如此的一面之雅,能写什么! 最后还是勉强写了一篇〈高行健印象记〉〔注17〕。后来这篇小文章经海内外多个报刊转载。当我写这篇文章时,还没看过他的作品。他得奖后我一口气买了《灵山》、《一个人的圣经》等四本。凭心而论,他的短篇小说我不喜欢,但《灵山》和《一个人的圣经》,我认为是华文作品中,少有的有气势也有文采和深度的大小说。在这篇容量有限的文章里,我无法析述自已对他小说创作的角度的看法,但认为高行健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公平的。那时曾写了一篇〔一个行吟诗人的独白〕〔注18〕,有人嘲讽有人赞同,皆为意料中事。 目前欧洲华文文坛上最耀眼的作家,无疑是出身于台湾,受过文学专业训练的陈玉慧。她的长篇小说〔海神家族〕正以雷霆万钧之姿,在台湾和欧洲同步展开声势。小说内容影射台湾百年的历史沧桑,深刻隐喻台湾人心上的伤痕,蒙眬中解答了族群的融合与对立,为台湾近年来最重要的长篇小说。〔海神家族〕已出德文译版,佳评如潮。她的最新长篇小说〔CHINA〕,仍受文坛瞩目。看得出,陈玉慧才华出众,创作潜力无穷,在文学上的成就当不祇如此,她的写作事业正如旭日东升。

曾旅居英国的虹影,无疑是欧洲新移民作家中成就极高的一位,她的主要作品有:背叛之夏,饥饿的女儿,阿难,孔雀的叫喊,上海王,绿袖子,上海之死等等,其中多种被翻译成他国文字。 荷兰的林湄,比利时的章平,是优秀的小说家。法国的蓬草和绿骑士,小说散文都有风采。林湄做过记者、编辑。是位坚强的女性。她 1989年到欧洲荷兰定居时。是我介绍参加欧洲华文作协会,后来她离开,自组庐比荷作协,勤奋写作,时有新书出版,长篇小说〔天望〕五十万字,是她呕心沥血之作。 1949年,程抱一20岁时,获奖学金赴巴黎留学,除1975年应法国社会科学院之请,前往台湾收集民间神话资料。1982年后三度回大陆讲学及探亲之外,一直待在法国。 程抱一这位移植后的炎黄子孙,在欧洲的享誉之高,是令我们难以想像的。。  法国有个法兰西学院,这座学院仅有44个名额,只有当某院士逝世后才能补选。过往的院士名单里有孟德斯鸠、伏尔泰、雨果、 小仲马等大文豪的名字。但2002年,73岁的华裔作家程抱一,打破了法兰西学院400年中从未出现过亚洲裔院士的历史,当选为学院的第705位院士。这是极致的荣耀和讚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5-12 15:44 , Processed in 0.041837 second(s), 17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