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0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世界在你之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00:17: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解读《心灵的密码》之第二个密码:世界在你之中 /徐敬东

这个密码的核心主题是让我们去重新思考“我”和“世界”的关系。究竟“我”存在于“世界”之中,还是“世界”存在于“我”之中?
1、人类现有的生活方式
人类如果像细胞一样地生存,那么生命之谜就会被揭开。
但是没有人能够像细胞那样过日子,因为人类有自己的生存方式。
细胞的养分来自氧气和葡萄糖;但人类却更喜欢高脂肪、高糖分,什么流行吃什么。
细胞彼此和睦协作从白垩纪的蕨类植物一直进化规定下来;但人类却总能在世界上找到新的敌人。
我们的身体遵循着精确、完善的智慧,但我们的行为却总是要走到偏路上去。

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来看看令人类赖以骄傲的“头脑”中有一些什么吧。

2、生活方式背后的信仰结构
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一路发展出了这样的信仰结构: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的世界充斥着物、事、人
我是其中的一个人,我的地位并不比其他人要高
为了发现真我,必须要探索这个物质世界

甚至还有一种信仰:为了我的完美人生,我必须要征服这个物质世界
这个信仰结构,完全把“灵魂”排斥在外。因为物质世界,看上去很有说服力。但是——
3、物质世界究竟是什么?
让我们信仰万分的物质世界,究竟是什么呢?
让现代科学万分尴尬的是:迄今为止没有人能够证明物质世界是真实存在的。
去问问神经科医生,他都会告诉你大脑没有提供证据表明外界确实存在。
相反,越来越多的人在向你暗示:外界并不存在。
也许我们都糊涂了,那么,我们所认为的“物质世界”究竟是什么呢?那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世界究竟是什么呢?
如果告诉你,全是一些神经脉冲,你会如何反应?
一个看上去真实的风景,和一个想象出来的风景,它们所带来的脉冲是一样的还是不一样的呢?
一个西藏的朋友打给你的电话,和他站在你面前和你说的话,带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梦中的世界和醒时的世界一样鲜活生动,我们不会被梦欺骗,却还是被梦一样的外部世界所欺骗了,只是因为做梦时和清醒时,脑细胞活跃的部位会稍稍挪动一下。但是两者的处理过程一模一样。
一阵阵的化学和电子脉冲穿过繁复的神经网络在大脑和全身各处游窜,制造出了“外部世界”。
石头为什么坚硬?唯一原因是大脑将一阵电流读为触觉。
太阳为何光芒四射?唯一原因是大脑将另一阵电流读为视觉。
这些现象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不是你存在于世界之中,而是世界在你之中。
4、唯一现实与神秘主义
“世界是由我创造的”。
曾几何时,人类的确是这么想的。世界上千万种宗教、种族和传统习俗,都让人们确信无疑是有“神”、“婆罗门”、“道”存在的。人们都存在于这“无限的智慧”中,就像细胞存在于整体中。那时候的人们不用费心去探索灵魂的奥秘也可以体会到“无限的智慧”对于自己的意义。那时候的人们相信“生活要与世界完美地融在一起”、“造物主手下,所有物体都是平等的,也正是这种神圣的力量为千千万万的生命体注入了生命。”
但是,为何,在今天,一说到“灵魂”,却被称为“神秘主义”?
是因为对方看不见摸不着吗?还是“人类”别有企图?
“神秘主义”真的有如此神秘吗?难道你可以对下面这些“神秘的现实”都可以视而不见吗?

·蛹可以化为蝶
·双胞胎相隔几十万里,能够互相感应?他们找的妻子同名,同年结婚,孩子数量都一样
·非洲的某种植物如果被动物过分采食,就会向几里之外的其他树发出信号,让它们提高鞣酸含量,以保护自己
·我们的耳鼓无时无刻不受到空气分子的震动,当这种震动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会听到一种用自己语言诉说的声音
·信天翁妈妈嘴中衔着食物回海滩栖息地,能够瞬间在数万只一模一样的小宝宝中找到自己的孩子
是什么样的力量可以让这些神秘的现象发生呢?如果这些神秘的现象可以被发现和关注,为什么人类对于自己的“神秘”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回避呢?究竟是什么在作祟呢?
5、逃避“神秘”的根源
对宇宙智慧的信仰,对无限智慧的信仰,对造物主的信仰,为什么到了今天会如此支离破碎呢?
因为出现了另外一种选择,那就是把个体放到自己世界的中心舞台上。
把个体放在中心舞台上,与“世界由我创造”,是完全不同的观念。前者中的个体并不和世界融为一体,而是孤立的、寂寞的,前进的动力是自己的欲望,不再是共享的生命力量和灵魂之间的交流。
这样的个体充满恐惧,而欲望是被他们认为可以用来战胜恐惧的东西。
所以这个个体产生的“自我”是与宇宙割裂的。
我们的文化中充满了这种割裂,遵循“自我”的欲望已经都成为顺其自然的事情。而一切与“物质与自我文化”相违背的,就会被称为“神秘主义”。
那么,是不是把“自我”打入冷宫就可以拯救人类了呢?
在抛弃“自我”之前,应该先抛弃欲望才对。
自我没有错,就像细胞没有错一样。错的是不按智慧去生存。癌细胞之所以成为健康的敌人,是因为它选择了孤立;自我如果也同样选择孤立,那么也会像癌细胞一样的下场。
细胞正在遵循的智慧,“自我”如果也懂得去遵循,那么,“自我”就会跟世界融为一体。
上帝创造了万物的意义就在于它创造了万物。而你也可以随时创造你的世界中的万物。因为世界在你之中,而不是在其他任何地方。
6、创造万物的意义
在这个“你可以创造你的世界”的理论中,“自我”与“他人”之争瞬间瓦解。所有人都在前进的过程中,创造着现实。
物质世界只是结果,凡尘之物根本配不上本质。
而配的上的惟一值得我们拥有的是自由创造的能力,并清醒意识到应该如何去创造。
而最重要的是,不是去把“自我”消灭掉,而是完好地保存我们的创造能力。当撕下层层面具,驱散丑陋、暴力和危机感(恐惧)的噩梦后,“自我”就不再丑陋,不再暴力,也不再充斥危机感,重新回归到生命之谜中它原本应该存在的位置。
惟一现实的观念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隐藏已久的秘密:去创造世界要高于世界本身
在所有改变人生的思想中,这条思想也许是最能够释放我们的心灵。
如果你不将自己看成是现实的创造者,外部世界才不会为你提供任何的精神解答。
一个新的信仰结构正在萌芽:
1、我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我自身的反映:所以我不需要逃避。一是本来就无处可逃,二是我将自己视为现实的造物主时,即使能够逃避也不会这样选择。
2、我的生命是其他生命的一部分:同一切生物产生联系后,我也就不再有敌人,不再需要反对、抵抗、征服和毁灭任何事物。
3、我不想去控制任何事物:要想发生改变,只需要转变我惟一能够天生控制的事物,也就是我自身。  
密码的应用:用第二个密码改变你的现实
你可以通过这些层层递进的练习来实现你的“创造”过程:
1、观察你所处的环境:
去观察你房间里所有的物品,它们的现状正是你内心现状的真实反映。它们反映出你是否对生活满意,是否自我认同强烈,邋遢大王还是井然有序,乐观向上还是阴沉抑郁。看看吧。
的确,是你创造出了“它们”。如果你想改变这个环境,你该如何去创造呢?去创造吧!
2、跨出去交际
观察和别人交往中的自己:
我是否听到了幸福?
和这些人在一起我是否活力迸发?
是否隐约体会出大家疲惫的心态?
到底是例行公事,还是这些人真心喜欢聚在一起?
答案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开始主动地评估周围世界和内心的感受。
如果可以创造一些什么,你想如何去创造呢?去创造吧。
3、打开电视收看晚间新闻
这次不做旁观者,而是将自己融入进去。询问自己:
我眼前的这个世界是否安全?
我现在的感受到底是灾难的惶恐不安,还是觉得很刺激很有意思?
眼前的新闻代表了我心中的哪个部分?是关注于问题本身的那部分,还是想要找到答案那部分?
这项练习会让你产生新的意识。你会慢慢地不再将自己视为一个孤立寂寞的个体。最终会察觉到,整个世界其实就在你心中。
练习:将世界带回家,和它们和谐地包容在了一起
可以用一枝玫瑰或者别的物品。
把玫瑰抓在手中举到眼前,深深地吸进花的芬芳,然后对自己说:如果我不存在,玫瑰就不会有香气;
欣赏花瓣鲜艳的颜色,然后对自己说:如果我不存在,玫瑰就不会有色泽;
抚摸柔软的花瓣,然后对自己说:如果我不存在,玫瑰就不会有形态。
清醒地意识到:如果自己从所有感官中抽身,眼耳鼻舌身统统没有感觉,那这枝玫瑰其实就是一团在虚无中跳动的原子而已。
下一步,思考玫瑰细胞中的DNA。在脑海中想象几十亿原子组成双螺旋结构,然后对自己说:我的DNA正在凝望着花的DNA。我和玫瑰之间不是观察者和对象的关系,而是一个形态的DNA看着另一个形态的DNA而已。
现在想像DNA开始发光,转化为无形的能量,对自己说:“玫瑰已经转化为一团原始的能量,我自己也已经融化为原始的能量。现在只是一个能量场看着另一个能量场而已。”
最后,想象你的能量波和玫瑰的能量波融合到一起,就像大海的波涛一样在一望无垠的海面上翻转起伏。对自己说:“所有的能量都来自于并回归到同一个本原。当我凝望玫瑰时,从无限的能量中便迸发出一丝火花,体验着自身的经历。
一步一步想下来,你的思想就进入了真正的现实:无限、宁谧的能量场瞬间迸发出火花,体验着客体与主体。你的意识瞥见了永恒之美的某一方面,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创造出一瞬间的喜悦。你和玫瑰在这一瞬间上处在两极,但之间又不存在任何隔膜。
这时刻便发生了,你和玫瑰和谐地包容在一起。
你和万物都是这样的关系。  
这才是唯一的现实。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3 收起 理由
CiCi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11-11-2 09:02:41 | 只看该作者
顶你,支持楼主!有意思












桌面壁纸xptheme.com.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6-4 10:06 , Processed in 0.049087 second(s), 22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