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从称谓趣谈人生

已有 1398 次阅读2011-10-27 23:43 |个人分类:散文|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Normal0

从称谓趣谈人生

董家岐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从家庭到社会,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环境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称谓称呼。当回顾人生历程时,各个阶段的不同称谓可以反映出一个人所处时代的历史和自己辈份、工作、职身份,可以体会人生的经历是何等复杂而精彩!根据这样的思考,我想回忆自己一生中的各种称谓,来看看人生旅途是何等的变化多端和莫测!

  回忆童年,我生长在一个大家庭里,包括堂的、表的,长辈一大群,兄弟姐妹也一大群。长辈们都称呼我“家弟”,年长的哥哥姐姐们也称呼“家弟”或“家岐弟”,直至今天到了古稀之年,依然如此。一些比我小的弟妹们,自然称呼我为“哥哥”。从少年时代、青年时代起,兄弟姐妹们成家立业后,在下一辈面前,我有了“叔父”或“伯父”、“舅父”、“姑父”或“姨父”的称谓。当自己有了儿女后,就有了“父亲”的名分;他们长大后,我就成了儿媳的“公公”、女婿的“岳父”。继后小辈们有了下一代,“爷爷”、“外公”以及“叔公”、“姨公”、“舅公”等称谓接踵而来。如今孙辈也有成家立业的,我就登上了“曾”的高位…。如此说来,从家族关系讲,中国特别复杂的亲属关系及称谓,我都得到了,真可谓不亦乐乎!由于我的一生,大部分时间萍飘他乡,与亲人们离多聚少,尤其在现代社会里,有些人去了异乡客地,甚至飘洋过海,远离故国…,因此,很多亲属已经没有联系。尽管如此,我仍然能够在不时联系中听到各代关系的不同称呼 

  当我不到6岁时,就上小学读书,在班级里归为最小的一类,那时小同学之间都是直呼名字。但1949年进入中学时,适逢战乱造成不少大龄同学入学,同班同学中大上3/4岁的很普遍,个别大上6/7岁的也有,从此开始,就有人称呼我“小董”了;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大学毕业,因为在班级里我们总是最小的几个。后来,1958年走上工作岗位,开始是科研单位的青年技术员,仍然被看小,照呼“小董”不变。可是1960年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作调动到一所化学工业学校任教,学生们和同事们都称呼我“董老师”;当时三班120多名毕业生如今都是67/68岁左右的退休老人,其中部分在上海相逢聚会时,或者平时在电话中、通讯联系时,依然称我为“董老师”;其中有的学生已经是大学教授,也不改对我的称呼。因为这样的师生关系,是历史的定位,终究不会改变。

  1962年我被调动到医药工业研究所工作,专业对口,我开始发奋图强,短时间内发表了不少专业文章。当时连续几年分配到研究所的大中专毕业生,看到我专业业务有水平,知识面广,有人就戏称我“董博士”,慢慢也就叫开了;其实那时中国没有学位制度,事实上没有博士这一说。1963/1964年间,我被借调到捷克援建的化纤厂担任译员,人们就称呼我“董翻译”。回单位时,1964年开始四清运动,紧接着1966年“5.16通知”开始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我专业业务突出,无端被当作“只专不红”和“名利思想”的典型,遭到错误批判,上纲上线,说我走了一条“资本主义道路”,气氛紧张,大家都不敢与我亲近,有事找我都直呼名字。转年,开始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我获得道歉平反;群众组织大联合时,相继成立《革命职工委员会》和《革命委员会》,我被大家推选为两个委员会的成员,分管全所科研业务。当年我刚好是而立之年,人们开始称呼我为“老董”了。

  如此一直到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宣告结束文化大革命,取消阶级斗争,开始改革开放,走上了一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康庄大道。由于路线、政策的改变,对我的评价绝然不同,成了“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受到许多奖励,并颁发奖状。转年初,我被第一批晋升为制药工程师。当初全市医药系统总共才10名工程师,我单位占到3名,实在是很大的喜讯。从此,我就有了“董工”的称呼。不久,上级组织任命我担任科研办公室主任,因此又多了一个“董主任”的称谓。19805月,我被提升为主管科研业务的副所长,当时我正值不惑之年,年富力强,所内职工300余人,见面都称“董所长”,没有人称“董副所长”,以表尊重。在所领导之间,通常称“老董”,以示亲切。

  算起来,1980/198910年间,我经常应邀到相关研究所、大学和制药厂讲学、作学术报告、参加成果鉴定会和科技规划会等活动,并出席许多学术会议,应聘担任技术顾问、研究员、教授、编委、理事等许多学术职务。因此,“董工”、“董所长”、“董教授”等称呼不绝于耳;而一些大学生、研究生和青年技术人员,则比较喜欢称呼“董老师”,我很乐意接受。

  1989年到法国时,我是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获得签证。在与留学生们交往和相处中,大家都称呼我“董老师”和“董先生”;直到后来留学生越来越多,这样的称呼一直延续到今天。当然,在法国社会中,“先生”是最习惯的称呼。由于平时给留学生做了不少帮助,一些年轻人还亲切地称呼我“董叔叔”。不少定居的留学生成家立业后,他们的孩子都称呼我“董爷爷”,自然升高了一级。 

  从2001年开始,我意外得到一个新的称呼—“董会长”。当时中国驻斯特拉斯堡总领事馆召集华人座谈会,推选我主持《阿尔萨斯华人联谊会》的筹组工作;不久该会经法院批准正式成立,我出任首届理事会会长。后来继续担任“名誉会长”,人们依然称我“董会长”,也算是习惯使然,直至今天。2007年我踏进古稀之年,开始有人称呼我为“董老”,以表敬重…。现在经常有人还称呼“董会长”,我想总有一天会叫停!今后只有“董先生”和“董老师”的称谓将会延续下去,而随着年事的增高,“董老”的称呼也许会逐渐多起来…。

  总之,一生中我获得了多种多样的称谓和称呼,从中清楚看到了自己的人生历程。在亲属关系和辈份方面,所有的称谓都固定不变,也是永恒的。而在工作、职位、身份方面,所有的称谓都是变化的,而且有一定的时间性;随着环境的变化,时过境迁,一般就没有人再称呼了。因此,所谓那些职位的称呼其实并不重要,都是过眼烟云,过去了就没有了。

  想想一个人,从“小”到“老”真的是不容易啊!经历多少风风雨雨,赏尽多少酸甜苦乐,每个人都有一部说不完的大书,让人好好阅读…。在我70岁寿宴之夜,有一位朋友为我作了一副对联:“青年中年老年百年一瞬间/小董老董董老此生无尽头”(横匾:福寿齐天),形象说明了人生的过程和美好的祝福。那末,如何能做到健康长寿呢?我觉得,应该做到“心平气和、知足常乐”,“忘记年龄、忘记名利、忘记怨恨”,保持良好心态,轻松愉快地安度每一天。同时,更要有一种向上的心理,激励自己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不虚度时光,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让生命散发出朝阳一样的光芒,生活不断锦上添花…

20119月生日于法国斯特拉斯堡)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5-3 18:59 , Processed in 0.023945 second(s), 21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