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4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法国] 大选临近 18位外国记者为萨科齐“画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8 04:5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离法国大选已不到半年的时间,2011年末,法国ARTE频道推出一部关于法国现任总统尼古拉·萨科齐的纪录片:倾听十八位外国记者的亲身经历,穿插图片及影像资料,为观众呈上一幅生动的“总统画像”。
身着红色衬衫和牛仔长裤的法国总统萨科齐骑着马,穿梭在摄影记者们“咔咔”相机的快门声中……影片从萨科齐日常生活的画面展开,在轻松的氛围中,时间倒回2007年法国总统大选:大屏幕上高达53%的选票,人潮涌动的街道,胜利欢呼声的海洋……那时的法国人,翘首以盼的是一位充满朝气,态度坚定,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新总统。萨科齐所秉持的“信任”“共和国价值与身份”,“荣誉至上”等竞争口号,使他成为继希拉克后,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六位总统。
回顾这四年来萨科齐的执政表现,十八位来自英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比利时,西班牙,中国,以色列等国的外国记者成为最直接的见证人。他们是怎样评价萨科齐政治作为?在他们眼中,萨科齐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总统?他真实的一面又如何呢?
个性且自我的政治家
外国记者们在形容萨科齐在公开场合的姿态时,纷纷言辞犀利。BBC记者克里斯汀在回忆起一次记者招待会时描述道,萨科齐是一位情绪易激动,反应易强烈的总统。他习惯性地向人们传达着:“我就在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吗”此类的讯息,时时刻刻强调着自己的存在性。
在中国《文汇报》记者郑若麟眼中,萨科齐的个性也时常让他陷入尴尬境地。比如曾经因为他一时冲动而造成中法两国关系的动荡不安;比如在农业展览会上,他脱口而出的那句"滚开"等等。但郑若麟并不认为个性对于政治人物来说是件坏事,相反的这也更能让人了解他内心真实的想法。
喜欢承诺的决策者
在史蒂芬眼中,萨科齐曾许下很多竞选承诺,例如重塑资本主义的道德观,价值观。这些诺言,在如今看来,似乎已成为“竹篮打水一场空”。他甚至指出,萨科齐曾经所设想的300多项改革内容,真正启动的也不过30项,最终做成的也不过两项而已。另外,萨科齐在政治生活中所展现出的阔绰架势使人们不得不对他所谓的道德观打上问号:豪华的排场,游艇,墨镜……在瑞士记者让皮埃尔看来,这样的炫富只会招致法国民众的厌恶。比利时记者乔安娜也表示,这与法国人选他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萨科齐的私生活暴露在公众舆论下,无疑也是一种"自我的迷失"。这些动作不仅使他民意下跌,也让法国人开始重新思考:他们所选出的总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中国记者郑若麟看来,无法兑现选举承诺并非萨科齐的“专利”,这是民选总统无法避免的问题。为了争取到更多的选民的支持,政客们往往需要选民对其产生希望。在希拉克下台之际,他就曾提出,希拉克未能兑现的所有承诺,又有哪位总统能够做到?
媒体控制与重塑形象
在这些外国记者眼中,萨科齐与媒体的关系非常复杂。意大利记者阿勒博特多认为,不管是直接或是间接,萨科齐都对法国媒体进行着干预。《独立报》记者约翰也指出,法国总统利用着他与那些有权有势的财团头领的特殊关系掌控着法国的媒体集团,这样的关联性也让这些外国记者觉得不可思议。当谈到政治力量渗透法国媒体时,《纽约时报》记者史蒂夫谈道,每当看到萨科齐面对法国电视台的主持人时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比如谈及某些问题时,他都会以一贯的陈词滥调予以应付。另外,为了表现他对民众的人道主义关怀,这四年来,萨科齐参与到了很多社会新闻当中。特别是在一些天灾人祸面前,他都会表现出温情十足的一面。俄罗斯记者弗蒂姆还补充道,每当游行或是阅兵时,法国媒体总会有一台摄像机从头至尾地追踪着总统的身影。但萨科齐对于外国媒体关注确实不多,甚至刻意地与他们保持着距离。CNN记者安琪拉描述道,每当外国记者采访萨科齐时,一旦被他听出了外国口音,总统就会对他们有所回避。比如美国媒体在对萨科齐采访时,他毫无征兆地中断采访,起身离席。此举让在场的记者感到十分费解,他们甚至开始怀疑:“这样的总统怎么会频频地出现在法国媒体的演播室?”实际上,萨科齐对外国媒体的警惕性也是与外国媒体对他的私生活和政治表现不留情面的批评密不可分的。
郑若麟在巴黎多年的记者生涯也让他对法国媒体有着很清醒的认识:法国媒体主要都被控制在一些财团手里。这些财团才是媒体的真正主人。比如军工集团达索财团拥有包括《费加罗报》在内的七十多家媒体。所以媒体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在他看来,萨科齐主要就是通过与这些大老板建立起的关系来影响主流媒体的。法国记者都知道,萨科齐非常喜欢对记者说,“啊,我认识你的老板”;或“我与你的老板是好朋友”。这就有意无意地对记者会产生一种压力。事实上,萨科齐与很多老板有着良好的私交。郑若麟认为,在法国,政治家是流水的兵,而媒体却是铁打的营。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萨科齐有能力让他的朋友、建筑财团布依格控制下的法国电视一台王牌主持PPDA走人,但他同时对刊登了一篇讥讽他夫人布吕尼的文章的《观点》周刊就毫无办法。只要该杂志的后台主人、《春天》财团的大老板弗朗索瓦·毕诺不发话,萨科齐就无法对文章的作者帕特里克·贝松做任何事。回忆起四年前的总统大选,郑若麟谈道,当时的法国主流媒体、特别是电视一台,对萨科齐几乎是一边倒地支持,因而可以看出,媒体的作用不容忽视。


快速行动与无处不在
在一片批评声后,外国记者仍对萨科齐的行动力予以肯定。尤其是面对国际性突发事时,萨科齐能够快速行动并做出决定,这一点是值得好评的。比如在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地区冲突中,萨科齐充当了“中间人”的角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2008年20国峰会上,他的表现也是不错的。
在《时代》记者查理看来,萨科齐在任欧盟轮值主席之时,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他在美国总统奥巴马面前仍然保持了意见的独立性。但他在与政府成员共事时,坚持己见是他一贯的作风。从法国政体本身来看,君主制度对其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因而,总统的过多参与也间接削弱了法国国会的权力。在这些外国记者眼中,国会的弱势地位和依附总统权力的司法体制使得法国政界并没有一个平衡的权力的机构。曾被各国媒体追踪报道的“萨科齐的儿子踏入法国政坛”一事,不仅在西方舆论中引发争议,也让中国媒体大跌眼镜。郑若麟回忆道,那时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就曾询问他,这样“举贤不避亲”的做法是否属实。在这些记者看来,萨科齐此举无疑使人联想到法国政坛的"裙带关系",这样的错误决策也是萨科齐民意下跌的原因之一。
欧债危机中的领导者
在采访中,大部分外国记者们对萨科齐在希腊主权危机中的表现予以了肯定,认为他能够及时地认识到这场危机的严重性,并作出快速且明智的回应。《经济学家》记者索菲认为,与德国总理默克尔联手应对欧债危机并非易事:两位领导人的性格截然不同,各自持有各自的立场。尽管如此,萨科齐表现得还是令人满意的。
德国记者史蒂芬也提到,默克尔对萨科齐很多行为都表现出不满:冲动,思维跳跃,喜好争论,会晤时肢体接触等等。但欧债危机将这两位领导人推到了风口浪尖,他们也共同寻求着欧洲国家的脱困之路。中国记者郑若麟认为,萨科齐虽然与默克尔再度成为欧盟建设的真正轴心,但它的重心若向柏林倾斜将对法国不利。
在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相处中,《独立报》记者约翰指出萨科齐对奥巴马存有嫉妒心理:萨科齐一直致力于扮演法美关系中的新角色,一个独立的,不再被美国的"光环"所掩盖的角色。在英美媒体眼中,奥巴马是一个内敛、始终面带微笑的领导者。他不轻易做出决定,也不会表现得过分亲密;但萨科齐却希望能与奥巴马之间有更近一步的关系。
谈及萨科齐与中国领导人的关系时,郑若麟表示,萨科齐头两年的表现与现在相比截然不同。2007年当选法国总统后,萨科齐就到中国访问,并与胡锦涛主席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但之后,萨科齐一系列错误决策使得中法关系大起大落。直至2009年4月两国领导人伦敦会晤后,萨科齐作出了稳定两国关系的结论。
从此,在涉及中国国家核心利益时,他都显得十分慎重。尽管近年来,两国高层关系发展得很快,但08年的阴影仍然存在。
政治决策引发争议
在萨科齐的移民政策上,CNN记者安琪拉表示对萨科齐在公众场合的措辞相当震惊的,认为他的态度强硬,言辞尖锐。去年夏天,萨科齐为驱逐罗姆人忙得焦头烂额。《纽约时报》记者史蒂夫对他的做法表示十分反感,这样极端且不负责任的行为是让人难以接受的。在向国民阵线靠拢的过程中,萨科齐过分关注民意选票而采取极端的移民政策,这不仅使法国在国际上形象大损,在外媒看来,也非属明智之举。德国记者史蒂芬为此用“政治短见”来评价萨科齐的决策:过分注重选票,拉拢其它党派,缺乏政治信仰。郑若麟认为,驱逐罗姆人实际上是萨科齐的竞选策略:与过去政治家不同的是,萨科齐认为,为赢得在选的胜利需要争取中间派的支持这一传统做法是错误的。只有将极右选民争取到自己的阵营,在右翼占多数的法国,传统右翼才能够赢得大选。他表示,这样的决定并不源于他的“偏激”,而是对争取极右国民阵线选民的一个深思熟虑也带有“机会主义”色彩的决策。
面对震惊世界的“阿拉伯春”,萨科齐的最初表现显得较为迟缓。BBC记者克里斯汀回忆到突尼斯革命爆发之际,法国并没有及时做出回应。但在利比亚局势突变的时刻,萨科齐又意在弥补突尼斯革命中“缺失的一步”。在对待卡扎菲的态度上,萨科齐显得有些矛盾。正如BBC记者回忆说,与利比亚的外交关系曾让萨科齐的民意有所上升。但这六个月以来所发生的一切,都让萨科齐不得不调整对利比亚的态度。在这一点上,郑若麟的态度与许多西方记者相反。他认为,在对待利比亚的问题上,从短期看,萨科齐的确赢得了包括左翼社会党在内的一片掌声;但从长期看,法国却朝着戴高乐的“独立外交”政策迈出了相反的一步,通过利比亚战争接过了布什的“新保守主义”旗帜。通过武力干预国际事物,在郑若麟看来,这是十分危险的行为。
如今,法国各股政治势力逐鹿大选,法国政坛风谲云诡。萨科齐何时宣布参选,将祭出哪些竞选“利器”,将成为2012年前四个月关注的焦点。
(欧时网)



沙发
发表于 2011-12-29 12:15:46 | 只看该作者
马屁精,真恶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5-15 18:55 , Processed in 0.029834 second(s), 17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