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海上丝绸之路漫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3 08:1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起扬名世界的“丝绸之路”(详见《千年古国话丝路》一文),相信,你会自然地联想到在古代内地通往西域的崎岖道路上,一队队由骆驼组成的商队,驮着油漆麻布或皮革所制的行囊,沿着张骞出使西域所开辟的路线徐徐西行的盛况。然而,你或许不太清楚,在陆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同时,中国的丝绸,也在通过海路源源不断地运输到国外。这就是在我国古代与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相并行的海上航路——伟大的“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中国古代与各国友好往来和以丝绸为主的货物贸易,通过海上航行到世界各地的海上交通线。   

  这是一条从中国沿海港口出发,一直向西,穿过南海抵达外部世界的贸易通道。当然,这条伟大的海上之路,来往运载的货物同陆路一样并不限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于丝绸,也有大量的其它物品,更传承着中西方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即使在今天,它仍然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汉代,我国成为世界上的丝绸大国,西方人最初对中国的了解,就是从认识中国丝绸开始的。他们誉称中国为赛里斯(“Seres”希腊文意为“丝绸”),中国丝绸从此誉满天下。正是由于中国丝绸从此誉满天下,因此,多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想给这条道路起另外一个名字,如“玉之路”、“宝石之路”、“佛教之路”白癜风医院、“陶瓷之路”等等,但是都只能反映丝绸之路的某个局部,而终究不能取代“海上丝绸之路”这个名字。   

     

  关于海上交通运输航线的开辟历史,可以上溯到我国四千多年以前。   

  中国古代的航海业相当发达且历史悠久,《竹书纪年》记载,远在夏代,禹的第八世孙芒就“东狩于海”。在商代,《诗经?商颂》中有关于商汤的祖先相土,“相土烈烈,海外有载”的描述。   

  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中记载,东海航线最晚始自周武王灭纣,建立周王朝(公元前1112年)时,他封箕子到朝鲜,从山东半岛的渤海湾海港出发,到达朝鲜,教其民田蚕织作。中国的养蚕、缫丝、织绸技术由此通过黄海最早传到了朝鲜。   

  东周时,齐国已享有“海王之国”的声誉。   

  中日两国之间一衣带水,交往十分方便。《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记录徐福东渡之事,传说公元前219-210年,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丹,曾派徐福率领3000童男3000童女和“百工”随行东渡日本,教当地人农耕、捕鱼、捕鲸和沥纸的方法,由此养蚕技术在日本也传播开来,日本人民后尊徐福为“蚕神”。   

  广州南越王墓中出土的希腊风格银器皿以及南粤国宫殿遗迹发掘出来的石制希腊式梁柱也证实了秦末汉初海上之路已经诞生,岭南地区向西方输出丝绸以换取各种物资,并且有希腊工匠来到中国参与了南粤王宫殿的建造。   

  然而,这一时期东海航行之路虽已开辟,但它反映的主要是拓土开疆、人员往来的情形,在贸易方面虽有,但也并不是以丝绸为主,而且航路较近,范围较少。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还称不上“海上丝绸之路”。   

     

  汉代时,我国航海知识、技术,以及造船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汉书?艺文志天文类》中记载,汉代出现的用于导航和占侯的天文书,已经多达一百三十六卷,可见航海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   

  在造船技术方面,据《汉书?食货志》中记载,当时已能够造高达十余丈的巨大楼船。在这种条件下,开辟远洋航线来扩大国际间贸易已经成为可能。   

  况且,在那时的条件下,丝绸由我国辗转运到西方,全靠畜力从坎坷的陆路上驮运,数量上十分有限,而且,一旦道路因各种原因受阻时运输就不得不停止。要扩大同世界各地的经济往来,发展海上贸易是很需要的。   

  因而,开辟出一条与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相并行的海上商路,也就不足为奇了。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有两条航线:一条就是前面所说的东海之路,从古代开辟到唐代时有了很大的发展,被称之为“渤海道”。虽然如此,但它在海上丝绸之路中与南海航线相比,只占次要的地位。所以,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由东南沿海港口出发向西、向南航行的线路。   

  南海航线,它的起点在我国东南沿海港口,汉时主要是在广东雷洲半岛的徐闻,后来逐渐转移至广州、泉州、扬州和明州,终点在非洲红海沿岸港口(有中外学者认为主要是埃及的福斯塔特)。这条海上商业运输线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汉朝。   

  从《汉书?地理志》中可知,汉武帝曾派遣少府官员“泽长”,率应募商民,携带大治白癜风昆明哪家医院好量黄金和丝织品等,从雷州半岛的徐闻乘大海船出发,赴西方国家去“市明珠、璧流离(一种宝石)、奇石、异物”。航行船队向西南航行,就这样探索远洋航线活动开始了。   

  关于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汉书?地理志》中记载:航船自日南(今越南中部)或徐闻(今属广东)、合浦(今属广西)等港口启航,沿着北部海西岸和越南沿海航行,顺中南半岛东岸南行,经五个月抵达湄公河三角洲的都元(今越南南部的迪石),绕过越南最南端,沿着暹罗(今泰国)湾沿岸,顺着马来半岛海岸南下,进入马六甲海峡,经过五个月的航行,抵达都元国(今苏门答腊西北巴塞河一带),再自都元国绕航,沿马来半岛西海岸北上,航行四个月,抵达邑卢没国(今缅甸南部萨尔温江入海口一带),由此再沿缅甸西海岸向西北方航行二十余日,抵达谌离国(今缅甸蒲甘一带),再沿印度东海岸向西南航行,两个月后便抵达黄支国(今印度南部),最后由黄支国向南航行抵达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然后向东直航,经八个月驶抵马六甲海峡,泊于皮宗(今新加坡西面之皮散岛),最后再航行两个多月,由皮宗驶达日南郡的象林县境(治所在今越南维川县南的茶荞),返回港口。这样的远航,往返一次就需二十八个月,航程万多公里。   

  这样,在汉代太平洋和印度洋到达非洲东海岸之间的海上航线就被逐渐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便也初步形成,为以后“海上丝绸之路”的继续扩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广州已取代汉时的徐闻、日南,成为航程的起点。通过广州来中国经商的国家和地区大为增加,有15个之多。广州成为当时商贾及朝廷命官发财致富之地,有“广州刺史但经城门一过,便得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6-2 19:15 , Processed in 0.031760 second(s), 15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