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59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文共赏] 胡郁莉Lily de Noblet﹕绘画大师乔治·马蒂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16:31:1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玄子 于 2012-6-28 04:14 编辑

马蒂尔大师与胡郁莉

                  
                   前言
     
    法国绘画大师、法兰西艺术院院士,马蒂尔(Goerges Mathieu)于2012年6月10日逝世于巴黎,享年91岁。马蒂尔大师是“抽象抒情”画派的创始人,是一位誉满全球的伟大画家,思想家、作家。法国前总理德维勒班先生近日对胡郁莉女士所述;马蒂尔有着巨大的才能,富于良心......
    作者胡郁莉女士是马蒂尔大师的忘年之交,曾出版过她所撰写的大师的“素描”以及对大师的访问录。她参加了对马蒂尔大师在巴黎圣母院6月18日举行的庄严的告别弥撒仪式。
    以下文章旨意纪念这位大师。
马蒂尔大师的作品
人们与马蒂尔大师在巴黎圣母院告别仪式上
(马蒂尔大师遗照)


     绘画大师乔治·马蒂尔
                         ——毕加索第二

作者:胡郁莉 Lily de Noblet


假如毕加索是20世纪上半期的天才画家,那么下半期的天才画家则属乔治·马蒂尔
               ——近期画评家



   
    法兰西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它的首都巴黎则是艺术的殿堂,在这个殿堂里有着无数的天才画家,他们是西班牙血统的毕加索;是荷兰血统的凡高;是法国本土的柯罗、塞尚、大卫等。至今巴黎仍住着30万画家,这个艺术大军是世界之最。艺术家们都想着挤进这样殿堂的高度,道路是不平而狭窄的。乔治·马蒂尔大师自己造就了他的艺术神话。
    他于1921年出生于法国北部,靠近英国海峡的布洛涅市。5岁时进入著名的伊顿小学,很早开始学习拉丁文。1933年由于父母离婚,马蒂尔被迫离开布洛涅,到了法国中部马赛的寄宿中学学习。从童年到少年,他都是在海边。海的波涛汹涌,海的威力无穷、海的宽广深邃、海边的人鱼传说都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是他创作的源泉之一,给了他创作的力量。
    马蒂尔的母亲其实是法国中部的,从13世纪就开始有记载的一个贵族的后裔,是移居到了北部的波尔多。父亲在银行工作。他如同一般的双亲离异的孩子,感到了孤独和无靠,当然也造就了他独立的人格。在中学他就开始学习俄文等;后来又学习文学、法律、哲学、心理学。他获得了哲学和英语文凭。他选择英文是因为他崇尚英国的传统,英国曾经是他童年的梦幻。在中学的时候,他就智力超人,曾跳级一级。1944年的夏天,他在法国北部的里尔市念大学,那时正临战争。战争摧毁了他父亲的事业,也影响了乔治的学业;他曾经仓皇地开着一辆车,冒着飞机的轰炸逃离了战区。1941年法国被德国分割欺压,因为法国当时的贝党政府知道抵不过强烈的德军,为了保存法国的实力而选择了投降合作政策,但法国人的心理是明白的,法国永远属于法国人民,德国人迟早会滚蛋的。历史总是这样那样的重复着。法国是在1945年获得解放的,戴高乐将军率领他的临时政府,凯旋回来,威武雄壮的游行于举世闻名的巴黎香舍丽榭大街上。马蒂尔目睹了这一切,但是在他的脑海里常常闪现出战争时期的炮火以及被炮火炸毁的黑黑的废墟。这也是他以后所作的画,以一种激烈的暴力的倾向的原因,一直到现在他都痛恨战争。
    古人说无师自通者天才也。乔治·马蒂尔并没有学习过绘画,他只是从母亲那里继承一些画素描的才能。童年时在学校获得了一个素描奖。他选择学习法律,他想这样可以维护世间的正义,但他又觉得这个影响力又太小了。他看到了一些绘画大师的杰作,大师们的杰作反映了他们对人类、对世界的思考、揭示以及建议,这样他便选择了绘画。那是1942年,他年仅21岁。那时的他目光炯炯,脸庞硬朗坚定。当然一个天才的诞生的因素是多方面,他的成功还归功于另一位天才的画家:德国人瓦勒弗。那是1947年的一天,有几位大师的画在法国展览,其中一位就是瓦勒弗先生。马蒂尔在展览馆里遇到了他的画及本人,他被瓦勒弗那些用鲜血和思想凝成的画征服了,他看到了自己的创作与瓦勒弗的不约而同,但他清楚地想到艺术最忌雷同,要立即寻找到只属于自己的道路。于是他虚心地聆听瓦勒弗的教导,从中寻找着他的艺术突破口。在巴黎圣日尔曼大道上,在甘蔗酒吧里,他常常与瓦勒弗从晚谈到清晨。他习惯于哲学的思考,他喜欢老子的实践哲学思想。他发誓:“我要创造一种艺术,一种我给它命名的艺术——抽象抒情画派。”这一年他26岁,住在六层楼的屋顶楼里,每天绘画五六个小时。这种情况与他成功以后真有天壤之别。20年后,他住在十六区一栋四层楼的别墅里,可是那时他已经是一个中年人了。从1946年他第一次举办画展到现在已经50多个年头了,他就在这条路上艰苦攀登了50多年。现在他已84岁高龄,但他仍孜孜不倦的为了传播与巩固他的艺术而努力着。
    马蒂尔作画的速度是有名的,也达到了绘画之最。他在两分钟之内就画了一副4米长、2米宽的绘画。1956年,在他访问日本期间,3天内就作了20幅画,也创造了绘画的一个奇迹。他的画在1955年左右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可惜他的母亲和他的师长瓦勒弗都早在1950年去世。瓦勒弗每天要喝两公升酒,他死在柏林一个高级旅馆里。乔治·马蒂尔从来不吸烟、不喝酒,他醉心于读书、作画。值得一提的是与他同样著名的,还有中国血统的赵无极大师,他们年轻的时候在一起探讨过艺术,两人都达到了艺术的高峰。在他这个流派里,还有后起之秀中国的朱德群先生。他曾极力推存朱德群先生成为法兰西艺术学院的院士。乔治·马蒂尔、赵无极、朱德群3位院士都是抽象抒情画派,而这个画派的创始人正是乔治·马蒂尔。美国的绘画大师波罗卡是继乔治·马蒂尔之后成风成名的。
    乔治·马蒂尔的画充满的思想和力量,为此他得到了法国政府和学者们的尊敬。他画了很多的战争和古战场、灵魂的风暴、编年实事以及性爱与激情的风暴。这些都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看到的画需要两个大脑、4只眼睛,因为他的画实在是太深奥、太精神化了;如果你不看标题就只能随意去想。想必抽象派的魅力就在随意的联想,抽象派的绘画原则则是创新、速度与冒险。乔治·马蒂尔把他一生的精力都献给了艺术。他是一个虔诚的艺术信徒,一个勇敢的创造者,为此他做出了很多牺牲。他被许多女人所爱,但他只是与他同居了30多年的,有着贵族血统的德国阿德琳娜于1995年结婚。2005年他的夫人去世,乔治·马蒂尔失去了他的助手与爱人。他深深怀念这位为了他的艺术自我牺牲的伴侣。为了艺术,尽管他们相亲相爱了几十年,竟然没有生育孩子。前几年的一天,在我的客厅里,窗外繁华似锦,那是一个明媚的日子,我突然想起并问他:“马蒂尔大师,您没有孩子,您后悔吗?”大师沉思了片刻,骄傲地回答:“不,我不后悔。我有4000多个孩子,那就是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我的绘画作品。”
    马蒂尔不仅是画家,也是雕塑家、设计家、作家。他设计了法国航空公司飞机的标志:那是红色、蓝色的竖条与飞机的白色浑然一体。他设计了大量的邮票。他的雕塑大多好像一个凌飞凤凰。他也是一个思想家。1968年世界性地燃起了对文化反思的浪潮,工人、学生有了暴力,但马蒂尔站在了维护传统艺术的立场上。他的一幅画,标题为《1968年》,画的底部为黑色,黑色上有一些白色的十字架,这是我们想到暴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藐视都将面临着毁灭的危险。他的一系列画都得到了当时蓬皮杜总统的尊敬。直到最近,他还呼唤“我们希望欧洲不是一个物质的欧洲,而是一个文明而人道的欧洲”。马蒂尔是一个大胆的人,面对一些通俗、低级的文化他毫不留情的加以鞭挞。马蒂尔也是有一些怪癖的人。他喜欢孤独,曾经有20多年,他不给任何人家里的电话,只与人通过信件往来,与我也不例外。当然他是可以打电话给别人的,但别人不可以打电话给他,为此他也得罪了不少人。
    我认识马蒂尔大师已经十多年了,我们经常联络。他带我去看了一些展览。常常有人把我们围住了,特别是他从年轻时代就蓄起的在唇边高高翘起的硬胡子,人们便认出他来,呼唤着“马蒂尔、马蒂尔”。多年前我发表了话剧剧本《燃烧的太阳》,马蒂尔认真地研读了,并鼓励我说:“你的剧作是契柯夫似的剧作,是富有诗意的社会剧,是很形而上学的,很有意思。”为此他写了一封长信给拥有剧院与资金的皮尔·卡丹先生,希望他能帮助我把这部剧作搬上舞台。他还宽容地肯定了那位把我的剧本从中文翻译成法文的翻译的水平。值得提及的是远在中国北京的最著名的戏剧导演林兆华先生也一直想把我的这个剧本搬上舞台,他一直努力着,我和马蒂尔先生都很期待这个时刻的到来。
    前些时,我以与喜欢现代艺术的摩纳哥国王阿尔贝二世谈到了马蒂尔。摩纳哥博物馆刚刚购买了他的一幅画,那是一幅6米长宽的大画,名为《威烈古战场》,表现的是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对威尼斯的争夺战题材,画面表达了他对宗教的思索,对战争的描绘,对和平的渴望。
    乔治·马蒂尔大师和他的艺术是属于法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著名诗人尚·戈多在献给他的诗里写道:“你凡所触及的都是强力、高贵的。”




沙发
发表于 2012-6-26 20:44:21 | 只看该作者
  一代宗師!
板凳
发表于 2012-6-26 21:42:1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地板
发表于 2012-6-27 04:49:22 |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2-7-5 13:52:55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艺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6-2 13:08 , Processed in 0.043567 second(s), 21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