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9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电脑网络] 你肯主动找BOSS要职位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8 03:3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求职
职位名称: -
联系人: -
电话: -
邮箱: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定位,你认为自己最适合做什么呢?在本职岗位上,如果一直没有听到升职的动静,你是否会要求BOSS为你升职呢?你能否主动向BOSS提出想要的职位呢?


  当一个毕业生刚刚走出校园,对自我大致清晰的认识当然是重要的,另一方面则是对雇主价值观、需要及行为模式的认识与理解,这常常决定我们求职的成败。

  一般而言,一位企业老板或职业经理人在企业出现职位空缺的时候,是如何开始找人的?

  第一步,在我身边接触过的人里面,有没有谁适合这一职位?

  这一点是任何正常人的基本思路。人对他人的信任感,很自然受熟悉程度的左右。比如家族企业中,经常会被老板安插许多亲戚在要害部门把控大权,这虽然从长期不利于企业各部门的专业化提升,不利于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但在初创时期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人手的匮乏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那么在大企业甚至是全球500强,雇主就不再遵循这一思路了吗?其实未必。

  在大企业里,部门之间也常会进行一些人员调岗,内部擢升,职位空缺常被内部人士所填满。最典型的例子其实还是实习生制度,大量外企通过招聘寒暑期实习生来做一些辅助工作,一方面可能是企业短期内的用人需要,一方面可能是他们长期人才战略的一部分,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可以提前网罗一批精英人才,用过实习的过程考察和试用,相当一部分人在毕业前后可以获得雇主的正式聘书。这就是先发的优势,很多空缺岗位通过这样的方式被填满了,而外界的应聘者并不知晓。

  第二步,在我身边信任的人里面,有没有谁能给我推荐适合这一职位的人选?

  假如雇主环顾四周,并没有合适的人选可以填补职位空缺,第二步他会想到:有哪些值得信任的人可以为我推荐人才?

  每一个资深的职业人都有自己在业内的关系网,通过这条关系网,他们可以更低的成本找到专业人才。比如,某家报社的老总辞职单干,要办一本新创刊的杂志,急需招人,他首先要做的是利用自己在媒体圈的人际关系,散布出消息,询问有哪些编辑、记者有跳槽打算,或者即使自己没有意愿,是否身边有人可以推荐。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媒体圈,在大部分行业都是常态。

  所以专业人才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也要搭建自身在行业内的关系网,可能你的客户、你的同事都会给你带来各种不同的招聘信息,这些任职机会并没有通过广告对外发布。如果一个工作五年以上的专业人士,仍然只能靠招聘广告去求职,他这几年的职业生涯可以基本断定为是失败的。
第三步,寻求专业组织的帮助,如猎头公司、人才俱乐部、高校的就业中心

  猎头公司只专注于较高层次的人才,人才俱乐部是行内人士的聚会场所,而高校的就业中心也可能会推荐一些优秀的毕业生给用人单位。通过这些专业的人才推介机构,雇主可以定向地获取人才信息,也是一种提高效率的方式。

  第四步,发布招聘广告

  只有在以上种种方式均未见效的情况下,或者实在是招聘需求过于庞大,雇主才开始对外发布招聘广告。

  因为招聘广告是耗资不菲的,并且很难建立针对性。可能读到招聘广告的数百个人中,只有几个人对这条广告感兴趣,而只有更少的人才适合这一职位。尤其对于高级人才的招聘,绝少采取这种方式。假如企业发布年薪百万全球征才的广告,这多半是一种企业的宣传策略,而真正找到合适人才,还需靠私底下的频繁动作。

  求职者如何应对?

  作为一个求职者,我们习惯的求职方式是恰好反方向的,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根据招聘广告的信息投简历来求职,这种方式不是不可能成功,甚至它是大多数人的必然选择,但是你很难控制自己的就业方向及最终成功率。

  通过查看招聘广告投简历的方式求职,谁都会做,我们不再赘述;但是既然雇主有那么多种搜寻人才的方式,我了解了之后,到底有何意义?
下面我们谈论不靠招聘广告求职的一些可能:

  一、寻找高速扩张型企业,随时应聘其主营业务相关职位

  如果你关注一些企业,他们可能处在新兴行业,或者有业务模式的创新,或者得到了一大笔注资(如风险投资介入或上市),或者是跨国巨头刚刚在中国布局,或者是老牌外企有新的扩张战略,在这些情况下,你应该随时主动出击,去应聘他们的主流业务相关职位。

  在这些情况下,他们的业务扩张是一定要补充新鲜人才的,与其等待他们发布招聘广告,引来更多竞争者,不如你先行一步,直接应聘过去!

  徐小平老师在《图穷对话录》中曾写过一个例子,那位女生经徐老师介绍到某外企驻中国办事处打临时工,这家外企在中国的办事处只是筹备单位,目的是建立中国子公司,短期的打工,这位女生表现不错,便获得了留任,成为其中国子公司的正式员工。

  像新东方这样以英语培训为主业的教育机构,她随时需要英语教师;像Google和微软这样的IT巨头,其随时可能需要招程序员。只要你足够好,应聘这些地方不一定要等待他们发布缺人的广告,你随时都有应聘的机会。

  几乎所有行业,都有业务的季节性,比如新东方相当大比例的营收来自于一年中的寒暑两个学生假期,在寒暑假前的一两个月,是应聘成为新东方教师的黄金季节。

  二、找到“关键先生”,向他询问职位空缺

  很多人认为他们没有机会认识所谓的“关键先生”,或者认为人力资源部才掌握着人员录用的生杀大权,这些都是胆怯或偏见。

  我们都听说过那个例子,说是你要给世界上的任何人送信,只需要经手四五个人即可达到,我们跟任何人的关系就是这么接近。假如你躲在屋子里,就只能收获愁闷,但是假如你开始去探索接近一个人的方式,并敢于采取行动,结果总会出乎你的意料——跟很多大人物接近并不困难。

  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邮件联系的例子,怎样得知公司老总的邮件地址?如果你不认识这家公司的任何一位员工,从哪里入手?一般情况下,如果你要写信给他,你当然知道他的名字,或者在公司网站的管理层介绍部分可以找到他的名字。这时候你也不妨看看公司的招聘信息,一般会留下公司招聘部门的电子邮箱,请注意@以后的部分,这可能是公司内部所有人的工作邮箱后缀,想到了吧?你所要联系的公司老总的邮箱很可能就是他名字的全拼@公司所有人的邮箱后缀。对于有海外背景的人而言,也很可能是他的英文名;对于港台人士,很可能有一些独特的姓氏拼写,比如李写做Lee等。
很多人的鲁莽在于,他根本不知道要说什么,联系关键人物有何贵干。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有多想联系上这个人,并且希望他为你解决什么独特的问题。假如你的问题只需要一般客服人员就可解决,为什么要费这么一番周折?假如你想要问的职位需求信息,就写在公司网站上,那只能证明你功课做得不足,信息搜集能力太差。核心是:第一,你要联系他有什么非他解决不可的问题?第二,关注他的价值,你的来信对他有什么好处?(比如可以提供意见和建议)而不要带有别人只能为你服务的单向度思维。

  我希望每个人都做这样一个功课:去认识一位你特别想认识的著名人物,花半年或一年来探索认识他/她的途径,这种经验将使你一生受益。只要一次成功,往后你就可以无限复制,认识任何人就都不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三、通过建立人际网来寻找工作

  通过你的人际网络来搜寻职业信息,通过亲戚、朋友、校友、同事、客户等等,如果你没有一个有效的网络,就要学会编织这张网络。人际网并不是一张各处均衡的网络,会有一些结点,处在这些结点上的人具有特别发达的网络关系。我想给那些害羞的人一个实际建议:如果你不善于维持与很多人的人际关系,可以定点突破,找一两个人际网结点上的人做你的亲密朋友——这一点恐怕要简单得多——而且这个人最好是你的同辈朋友。

  四、通过社团组织来寻找工作

  在学校里,社团与外界用人单位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在社会中,各种行业的专业组织里也传播着大量未向外界公开的招聘需求信息。通过参与这些社团组织,结识更多的专业人士,你将会获得极大的就业优势。

  很多好的职位空缺,是未登广告即被以各种方式填满了的,如果你能得到这些信息,你就会大为惊讶。在这种情况下去应聘工作,你将面临更少人的竞争,对职位要求的信息掌握也会更全面,这种思路将根本改变你在求职上的被动处境。

  小编语录:在没有工作的职业空档期里,你会通过什么办法让自己得到想要的职位呢?相信以上这些方法一定有用,尤其是对于刚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
沙发
发表于 2013-1-8 09:24:16 | 只看该作者
原来这么多学问呢,多看看
板凳
发表于 2013-1-8 15:12:2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很有用
地板
发表于 2013-1-9 14:17:03 | 只看该作者
跟着好好学习,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6-12 06:16 , Processed in 0.067440 second(s), 21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