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qtw 发表于 2017-3-8 15:29:26

中国古代蚕种外传漫谈 _0


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古罗马帝国的执政官凯撒大帝穿着丝织长袍进入剧场,在场的百官以及贵夫人们惊叹声此起彼伏,觉得凯撒大帝简直“帅呆”了。原来,大帝穿的长袍灿若朝霞,美如鲜花,长长地拖曳在地毯上,如同一团轻烟。大家再也无心看戏,都把目光投向皇服,议论纷纷,可见那时丝绸在欧洲是如何的珍稀。   

  后来才知道大帝穿的“天衣”是中国丝绸缝制的。当时,欧洲人穿厚重的亚麻服,做梦也没有想到世界上竞有如此轻盈绚丽的衣料。因此,西方人用最美的语言来赞誉中国丝绸,或称“小公主”,或称“天下第一织物”。一位罗马皇帝说丝绸“真像一个美丽的梦”。于是穿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男女贵族的流行时尚。   

  这被誉为“美丽的梦”的丝绸,正是循着公元前二世纪西汉张骞通西域的道路——“丝绸之路”,沿新疆昆仑山脉的北坡西行,穿越葱岭,经中亚细亚,再转运至希腊、罗马等欧洲各国。   

  众所周知,中国是最早在世界上发明和拥有养蚕、缫丝、织作丝绸技艺的国家,也是古化脓性骨髓炎的危害严重吗代中国对于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在丝绸生产的技艺中,包括几个最重要的环节,首先是养蚕,其次是缫丝,再是织成丝绸,中间还包括染色,或者加入一些特殊的工艺,例如织花、压花等等。其中,蚕种的获得和养殖、桑树的种植和缫丝技术是最关键的。   

  所以,中国历代皇帝均把植桑、养蚕、缫丝、纺织丝绸技术视为绝对机密,为了获取蚕丝贸易的利益,历朝政府都只准输出蚕丝和丝绸,而严禁蚕种出口,更不愿将这种织造“国宝”级的技术传到国外去。从汉武帝开始,历代皇帝都明令凡是偷运或将养蚕秘方泄露给外国人的都要处以死刑。即使是早已得到真传的东方朝鲜、日本和西域的鄯善等国也是如此。就连五世纪后才掌握此项技术的波斯,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也密而不传。   

  因此,罗马人知道丝绸以后,对丝绸非常热爱,到处就想得到丝绸和其织造技艺。但在公元六世纪以前,包括罗马人在内的欧洲人都不知道丝绸是从蚕丝而来,更不知道还有养蚕、缫丝一说。   

  因此,他们也只能相信公元初罗马最博学的学者普林尼,在他堪称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自然史》中专门讲到过丝和丝绸的来源。   

  在书中,普林尼把中国称作“赛里斯”(Seres)。“赛里斯”这个词,拉丁语的意思就是“丝”。两千多年前,在西方人的眼里,中国就是丝之国,如被罗马皇帝形容为“真像一个白癜风患者生活要规则美丽的梦”的丝绸,就是产生在这个东方尽头的“赛里斯”——中国。   

  他说:在“赛里斯”,丝就生长在树上,人们用梳子,把丝从树叶或者树皮梳出来跟白绒丝一样;另外还传说蚕丝是一种小动物,这种小动物比金龟子大两倍,有八只脚,这种动物呢,一共要养五年,然后它吐丝,像蜘蛛一样吐丝,把脚都缠起来,最后从残骸当中把丝拿出来,经过漂洗,再纺织成丝绸,然后再经过几万里艰辛的路途,最后才运到罗马。   

  就是这人间像天堂似的美妙的东西,来自天之边缘赛里斯的丝绸,一旦来到罗马就成为贵族们最豪华最珍贵的衣料,其价值也就倍增,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六个世纪之久。可见,那个时候这项织造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是中国人的一项发明专利呢!   

  尽管如此,但只要有心去发现并想方设法、坚韧不拔的去获取,任何秘密都是藏不住的。事实也正是这样,为了获取中国的养蚕、缫丝技术,西方人整整花费了600多年时间,终于通过各种手段,得到了中国古老的植桑、养蚕、缫丝技术。而这一技艺同丝绸一样也是先由我国内地传到新疆,再由新疆循着上面所说的“丝路”继续向西传到欧洲去的。   

  那么,中国古老的养蚕、丝织技术又是怎样沿着这条路线向外传播的呢?这正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一个课题,希望您的参与。   

     

  最早受到中国先进文化影响的国家,首先是亚洲的朝鲜和日本。因此,中国古老的养蚕、缫丝、织绸技术也最早传入并得到改进和发展。   

  朝鲜是我国的近邻,两国人民很早就亲密往来。我国的蚕种和养蚕方法的外传也是从朝鲜开始的,早在秦汉之前。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田蚕织作。”这就是说,早在殷商时期,我国的蚕桑技术可能就传到了朝鲜。   

    日本是近代蚕业最发达的国家。二十世纪最初的四、五十年代,日本的蚕业曾凌驾于我国之上。但日本在三世纪时才开始养蚕。   

    据《三国志?东夷传》所云:正始四年(公元243年)倭王派使八人,来献倭缎、绛青缣、绵、衣帛等丝绸产品,正始八年又献异文杂锦的情况来看,传入的时间应不会晚于汉代。另据日本史籍记载,公元三世纪时,有一个叫功满王的人,自称是秦始皇的第十一世孙,从朝鲜半岛的百济东渡日本,并带去了蚕种,日本之有蚕业就从这时开始。功满王的儿子融通王,又在283年带着大批部属从百济迁居日本。他们在日本定居下来,栽桑养蚕白癜风病情是否会遗传、缫丝、织绸。后来,日本仁德天皇把这批从朝鲜来的中国人安置在各地,命他们养蚕织绸,供日本宫廷和贵族的消费。因为他们生产的丝绵绢帛品质优美,仁德天皇非常满意,便给这些流寓日本的“秦始皇的后裔”赐姓“秦公”。大约公元五世纪的后期,日本的雄略天皇任命一个名叫“秦公酒”的人,管理蚕桑生产。在秦公酒的管理下,日本蚕桑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根据这些记载,日本的蚕桑缫织最初是从朝鲜传去的。最初在日本从事蚕桑缫织的,主要都是从朝鲜流寓到日本的中国人。时间久了,日本人也养蚕缫丝织绸,并也完全掌握了蚕桑缫织的技术,蚕桑缫织成为日本劳动人民的一项重要副业。   

  其实,日本和我国一衣带水,中日两国人民常有往来。日本的蚕桑技术除从朝鲜传去外,也有直接从我国介绍过去的,且不说徐福东渡日本的传说,就史书上正式的记载而言,一直到唐宋,日本不断派人到我国来学习蚕桑、缫织技术的记载。他们学成回日本后引用中国织造技术,改造落后设备,生产出一些闻名于全日本的丝织品种。   

  由此也可见,日本近代丝织业的兴起,并非偶然,它是与长期不断地学习、借鉴中国先进的丝纺织技术分不开的。   

     

  从上古时代起,中原就不断地向西北各族输出丝织品。西域人一开始也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古代蚕种外传漫谈 _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