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cci 发表于 2017-2-11 12:08:21

读庄子话王骀


王骀,春秋时期教育家。鲁国人,约与孔子同时。其人足断形残(“兀者”),历史上并不见经传,其人其事只见《庄子?内篇?德充符》。《庄子》多寓言,或系作者塑造的理想人物。虽是一古代传说中博学多才之人,而“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跟从他学习的人却跟孔子的门徒一样多,孔子不仅想拜他为师,还将引领天下的人跟从他学习。   

  你看“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意即:孔子说:“王骀先生是一位圣人,我的学识和品行都落后于他,只是还没有前去请教他罢了。我将把他当作老师,何况学识和品行都不如我孔丘的人呢!何止鲁国,我将引领天下的人跟从他学习。”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   

  作为一位广收门徒从事于教育事业的王骀,不仅博学多才,还有一套良好的教育教学方式——不言之教。“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他站着不能给人教诲,坐着不能议论大事;弟子们却空怀而来,学满而归。就这样使学生能够在无形中收到潜移默化之功。   

  在这个问题上,庄子依然是继承、发扬了老子这一教育思想,并在《人间世》中的“颜阖将傅太子,问于蘧伯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得好玉”和《德充符》中的残疾人王骀“行不言之教”的事例对老子在《道德经》所说的“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进行了有力的阐发。   

  “行不言之教”,意指非形式条规的督教,而为潜移默化的引导。在道家看来,圣人只需身体力行,就能达到治理的目的。在这里的“不言”,而不是不言,而是无需多言,因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孔子是与王骀同时的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但他也不善言辞,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又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古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是因为他们以说出来做不到为可耻啊)。”   

  从而可知,在圣人看来“不言之教”乃真正的教化,华丽的语言编织的教义,多隐含着不可公开宣讲的目的,正所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行动的力量远大于语言,这所谓的“行不言之教”中的“不言”,应该指的是道家之“道”中自然规律或自然法则,这些自然法则没有语言,但藉由观察自然,让人们学习到宇宙自然现象中恒久不变的道理。   

  也有人将道家的“不言之教”理解为“严格要求自己去做,却不对别人说教”,也即通过自身言行来做出表率,通过自身的行为感染别人,而不进行语言的教化,这就是所谓的“潜移默化的身教”或是“诊疗白癜风的医院典范教育”。   

  关于“行不言之教”,老子本身就接受过这样的教育。   

  据说,他有一个老师叫常枞,他教老子的方式也正是《道德经》中一直强调的“不言之教”。常枞老师“张开嘴给老子看了看,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当然还在。”常枞又问:“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早就没有了。”常枞又问老子:“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老子回答说:“那舌头所以存在,岂不是因为它是柔软的吗?牙齿的不存在,岂不是因为它是刚硬的吗?”常枞说:“好啊!是这样的。世界上的事情都已包容尽了我还有什么可以再告诉你的呢?”这就是“舌柔常存,齿坚易折”的道理。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中所言:“上善若水”。论水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或许如此有关吧。   

  从老子的《道德经》论道到《庄子》的寓言宣道,如果从教育教学方面归纳可知,像王骀这样的古代教育家,不仅已具备了“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的学识,还具有与教育本身有关的“德、才”素质:   

  首先遵循道家之道“顺其自然”而实行,即在教育教学中也就要按照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办事;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去实行。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疗效最好学的本身规律结合起来以正确实施“不言之教”式的教学。   

  其次是“起于累土”,从根基打起,《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此,行“不言之教”也要从根基夯起,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顺序及其规律和现有的知识水平,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正如庄子在《人间世》中所言:“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达之,入于无疵。”这样,从基础入手,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由浅入深的逐步进行,最终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再次,树立起“无弃人”的教师敬业精神,这不仅表现在“有教无类”的收徒之中,更重要的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充分信任学生,平等善待学生方面,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出正向的“不言之教”的教育情境资源。   

  更重要的一点是如庄子在《人间世》中借蘧伯玉之口所说:“戒之,慎之,正女身也哉。”老子在《道德经》五十四章所说的那样:“修之于身,其德乃真;……故以身观身。”意为“修之已身,他的“德”必归真;因此就可以,以我之身观察到别人。”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而且更要戒慎,端正自身的行为;注意时时观察、反省自己,关注教育细节,以便在及时引导中行“不言之教”。   

  有一个小故事在这方面很有哲理:一个女孩刚开始学小提琴,但是拉出的琴声如同锯木头,连父母都不愿意听,于是不断给孩子各种指导和建议。结果,没曾想孩子一气之下跑到附近的树林里练去了。   

  小女孩正在这片树林里拉琴,突然发现不远处坐着一位老奶奶,心里有些不安起来:“这位老奶奶不会觉得我拉得不好,影响她吧?”   

  可后来,小女孩逐渐发现,这老奶奶不仅没表现出反感,反而有些欣赏的神色。一段时间之后,俩人聊了聊天,小女孩才知道,这位老奶奶的耳朵不好,听不清楚声音,但说:“我听不清,不过感觉你拉得不错!”小女孩这回放心了,每天都心里踏踏实实地到树林里拉琴。老奶奶仍然常出现在这里,虽然没说什么,但仍然会认真地倾听,并且冲小女孩笑一笑,还不时地冲着小女孩比划比划。就这样,她们日久天长地在一起,一小在练琴,一老在旁听、微笑、比划……   

  终于,家长惊异地发现女儿的琴声越来越优美了,忙问是什么名师指点。后来,一家人才知道,林中的老人曾是位著名的音乐教授,而且她的耳朵从未有过任何问题。   

     

  王骀之所以能使孔子自愧不如,不仅学识渊

krbej 发表于 2017-2-13 22:07:18

支持一下吧!











static/image/common/sigline.gif
厂家15V8A电源适配器供应商报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庄子话王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