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诺奖小说一起游巴黎
70岁的法国作家莫迪亚诺击败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和中国作家北岛,摘得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这位在中国文坛一直颇有口碑却从未大红大紫的法国人开始升温。读莫迪亚诺的作品,你很难不被那种地道的巴黎味道打动。巴黎就在他的文字中,就在他的掌心。莫迪亚诺的巴黎,除了塞纳河和左岸,更多的是那些只有老巴黎人才叫得出名字的小街小巷,是承载着厚重记忆的老城区。《星形广场》(1968):莫迪亚诺写这本书时23岁,当时巴黎在戴高乐执政期,一片动荡,各种街头运动频发。星形广场是当时的集会地,在1970年更名为戴高乐广场。http://mmbiz.qpic.cn/mmbiz/bWLSbicZ2T0C1buFrHhkSNEvWxbrdBWRyqyJAkn6AlZjyFoAQa6GJyVb0fOibtz0s2PtSbP0vGa8OP6pu8laicZ4Q/0戴高乐星形广场 place charles de gaulle etoile
《环城大道》(1972):17岁少年寻找自己的父亲,为此不惜混入走私集团,结果却发现父亲也是一个无根的人。书中的环城大道,为环绕巴黎城的一条环形道路,建于小说写作的上世纪70年代初期。http://mmbiz.qpic.cn/mmbiz/bWLSbicZ2T0C1buFrHhkSNEvWxbrdBWRycjia2nL9e2NI3tPVQWMOpsTDyjiaBh8C4OFyj7Fr5DZNvRuwhowZQ60A/0巴黎环城路 périphérique paris
《暗店街》(1978):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一个因重创而丧失记忆的人,在做了多年助理侦探之后,开始调查起自己的过去和身份。书中提到的格朗德-阿尔梅大道,正是穿越拉德芳斯广场的主要大街,这条街的变化见证了巴黎向现代化的迈进。http://mmbiz.qpic.cn/mmbiz/bWLSbicZ2T0C1buFrHhkSNEvWxbrdBWRyicvb191VcHq6F2tiaN3DbpvAYjAxHETQtLrFpCr5hicJX98a6yKvR7kXw/0拉德芳斯广场 place la défense paris
《八月的星期天》(1986):一名摄影师在拍摄照片时邂逅了有夫之妇,两人带走昂贵的钻石“南十字架”一起逃亡到尼斯。书中的地理线索开始流动,从马纳河畔跨越到尼斯的刚白塔大街和海滩。http://mmbiz.qpic.cn/mmbiz/bWLSbicZ2T0C1buFrHhkSNEvWxbrdBWRykL7bnwlPe5bM8SbpibaWGib6GPnkQyp2OVxtV5g6JtoJkyfJDsz8icZ2g/0尼斯海滩
《夜半撞车》(2003):孤独的青年半夜被车撞倒,之后醒来开始寻找车主,事实上是在漫游中梳理自己的过去。其中有很多关于巴黎不同地方的细节描写。比如说故事开头的方尖碑广场和协和广场。http://mmbiz.qpic.cn/mmbiz/bWLSbicZ2T0C1buFrHhkSNEvWxbrdBWRy2dzzCcXC2OmHZ3TNOkLmEZaiaUCW4LAGaW2rmOISRvS9CVaEaBuAIQQ/0协和广场 Place de la Concorde
《青春咖啡馆》(2007):这本书更接近他自己青年时代的生活。小说场景很详细:巴黎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近卢森堡公园的奥黛翁,一家叫孔岱的咖啡馆。http://mmbiz.qpic.cn/mmbiz/bWLSbicZ2T0C1buFrHhkSNEvWxbrdBWRy6ibNK2MZibXWKbhyhnjtGibO6wYFd9Z2MMJgicH2AxlHibQXicwjFlUgfkFQ/0卢森堡公园 Jardin du Luxembourg
《地平线》(2010):作家最近的一本小说,或许是他赢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最重要的筹码,开始探索起深刻的命运话题。此时的巴黎城,在完成了现代化的蜕变之后,过去的人也跟着变老,文中写道,“脚下的土地似乎在塌陷。四十年来,为打下这一个个桩基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又有何用?”http://mmbiz.qpic.cn/mmbiz/bWLSbicZ2T0C1buFrHhkSNEvWxbrdBWRy4CJlXXMea1v6cIyMshCJbgwjAfDmcQesj2BAVaYBj5icq2YOdq3pgnA/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