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芬心语 发表于 2014-8-24 09:16:26

李嘉诚父子为何选择“脱中入欧”?

不断撤资,李嘉诚父子为何选择“脱中入欧”?文章来源: 投资者报
房地产调控亚洲首富李嘉诚过去半年多来,不断从大陆和香港撤资。李嘉诚家族旗下集团出售大陆房地产的动作更大。

去年,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相继宣告或将抛售百佳超市、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OFC写字楼和广西西城都荟广场和停车场,涉及金额达410亿元。

现在,和记港陆逾七成股权也快卖给大陆房地产企业泛海控股。李嘉诚持股7.84%的新加坡房地产基金亚腾资产管理正在洽谈出售上海黄浦江的盛邦国际大厦。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内李家父子抛售的楼盘价值已达250亿元。同时,李氏父子已经很久没有新增房地产项目了。据说,李嘉诚已经两年没有在大陆拿地了。

李嘉诚嘴里所说的“撤资纯属子虚乌有”,已经成被自己的行为所反驳。而这些也说明他对中国房地产未来走向并不看好。

李嘉诚成为亚洲首富,靠的就是他对香港房地产的投资。李嘉诚在香港所投资的房地产从来不会轻易变卖,而是通过出租等方式获得利润。他认为,收租虽不像卖楼那样牟取暴利,却有稳定的租金收入。时间愈长,物业愈会增值。这也可以看出李嘉诚对香港土地价值的长期信心。

然而,内地房地产尽管已经不能再像过去几年那样疯狂增长,但如果经济平稳发展,内地物业仍可为其带来不错的收入。可见,李嘉诚对内地经济前景可能要比其他看跌的商人和专家更悲观一些。

我们无法知晓李嘉诚本人自己如何盘算,但他多年来漂亮的战绩可以大大增加他现在的决定的可信赖度。

他从战后经济复苏嗅到对塑胶花的需求,投入大量生产,成为“塑胶花大王”,却又在自己成为最大的塑胶花生产商之时,看到了市场的饱和,毅然转向塑胶玩具——塑胶花两年后严重滞销。

1967年,香港更发生反英暴动,房地产一片死寂之时,李嘉诚却看到了房地产未来的希望,大量收购土地和楼宇。楼市复苏之后,他因地价房价暴涨而获得暴利。70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630万平方英尺,出租物业 35万平方英尺,每年单是收租,就能赚取 400万港元。随后成立长江实业。

但为什么李嘉诚却要投资欧洲,尤其是英国呢?

看看李嘉诚在欧洲的投资组合,会发现李嘉诚在欧洲房地产上投入并不太多。谁都知道,欧美这些国家会通过高额税收让人无法通过兼并土地来圈钱。李嘉诚把更多的钱投在了诸如电力、燃气、水务、港口等公用事业上。

这是在觉得中国房地产风险太高,而欧洲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所做的决定。而这种投资策略也是照搬其“香港模式”。李嘉诚家族在香港便拥有许多公共事业的股份。李嘉诚旗下的香港电灯,几乎每投资100元就能有30元稳定回报。而他们在欧洲投资的公用事业年回报也可以维持在15%左右。

这些稳健而获利颇丰的投资,却是内地所不能提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嘉诚父子为何选择“脱中入欧”?